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嘉方向——那是威胁他家人的性命。

    林文远在信中写道:龙湾百姓皆愿为先生护家。但你也要当心,临安城里的豺狼比海匪更可怕。陈傅良望着窗外飘雪,将刚完成的《止斋文集》付之一炬。跳动的火焰中,映出他决绝的面容。

    5

    归乡著述

    庆元二年,陈傅良因伪学之禁被迫辞官。返乡那日,临安百姓自发相送,却无人敢公开道别。他骑着瘦马,望着渐渐远去的城门,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赤脚渡江求学的少年。

    永嘉的山水依旧,只是江心书院已荒废多年。陈傅良变卖田产,在书院旧址重建学堂,取名止斋。堂前匾额上,学以致用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正是用母亲留下的戒尺刻成。

    课堂上,他不再只讲圣贤经典。尔等看这瓯江潮起潮落,陈傅良指着窗外奔腾的江水,潮汐何时涨,何时退,皆有规律。治国理政亦如此,要从实事中求道理!

    学生们带来各地的见闻:温州漆器远销海外却屡遭关税盘剥,处州茶叶因运输不便烂在山里。陈傅良将这些记录成册,与《历代兵制》相互印证,逐渐形成经世致用的理论体系。

    6

    商贾之道

    陈傅良将学生们记录的商情簿册整齐码放在案头,竹制封皮上永嘉百业四字墨迹未干。窗外的瓯江正涨潮,浪涛拍岸声与算盘珠子的脆响交织,他忽然抓起笔,在《历代兵制》批注旁写下: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理财如治军,虚耗不如务实。

    先生,温商林掌柜求见。书童的通报打断了思绪。陈傅良起身相迎,见林掌柜身后伙计抬着木箱,箱中竟是被海关扣下的漆器残件——描金漆盒的边角碎裂,螺钿镶嵌的牡丹花纹沾着咸腥的海水。

    自市舶司增设‘抽解税’,我等运往高丽的货船十成要交三成税。林掌柜满面愁容,更有官吏故意拖延查验,漆器受潮变形,到港便成废品。陈傅良轻抚残件,指尖触到木胎上未干的水渍,突然想起《历代兵制》中冗费耗国的论断。

    当夜,他挑灯疾书《论市舶利弊疏》,烛火将影子投在墙上,如同一柄利剑刺破夜幕。文中不仅痛陈关税苛政之弊,更提出以商养兵的奇策:若减抽解税赋,使商贾获利,朝廷所得虽一时减少,然商路畅通后,税基自广;更可募商船为水师后备,战时运粮,闲时通商,此乃兵商两利之道。

    与此同时,处州学子送来加急书信。青田至温州的山道塌方,三百担春茶腐烂在客栈,茶农跪在泥泞中痛哭的场景跃然纸上。陈傅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