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你怎么懂这么多好像什么都会。

    晓阳正在移栽另一株番茄苗,闻言动作顿了一下,淡淡地说:从小看我爸妈弄呗。面馆门口巴掌大的地方,我妈也种点葱姜蒜、小青菜什么的。看得多了,也就会一点。她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不算什么本事。

    实践出真知。一个冷静的声音插了进来。是陈默,他正拿着卷尺和笔记本,一丝不苟地在测量菜畦的尺寸,规划着不同作物的分区,并在本子上详细记录种植品种、日期和负责人。书本知识需要具体操作来验证和深化。比如,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调整浇水量,书本只能给个范围,具体操作还得靠经验。他推了推眼镜,看向晓阳,林晓阳同学的经验就很宝贵。

    晓阳有些意外地看了陈默一眼。自从农场项目开始,这位班长虽然依旧严谨得近乎刻板,但似乎不再像最初那样强烈质疑项目的效率了。他更多的是在用他的方式参与——记录数据、分析问题、寻求优化方案。

    班长说得对。陆星宇接口道,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农场,理论是地图,实践才是真正的旅程。光看地图,永远不知道路上的风景和沟坎。他看向晓阳,眼神明亮,晓阳,你就是我们的‘活地图’。

    这话带着明显的亲近和调侃,晓阳的脸颊瞬间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像初熟的番茄。她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给番茄苗培土,小声嘟囔:……什么地图不地图的。

    但心底却因为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悄悄泛起一丝甜意。

    苏晴在一旁挤眉弄眼,一副我懂的表情。

    种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晓阳负责技术指导,陆星宇虚心学习并承担了不少力气活,陈默负责规划和记录,苏晴则负责活跃气氛和后勤保障。四人小组的配合,在泥土和幼苗间,渐渐磨砺出了一种奇妙的默契。汗水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笑声在菜畦间回荡。番茄苗、黄瓜苗、茄子苗、辣椒苗,还有撒下的生菜、菠菜、小白菜种子,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安了家。

    日子在课业的繁重和农场照料的忙碌中飞逝。晓阳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农场看看,浇水、除草。陆星宇也成了农场的常客,他甚至还专门去图书馆借了有机种植的书,研究如何用厨余堆肥、如何制作天然的驱虫剂。

    晓阳你看,一天傍晚,陆星宇兴奋地指着书上的一个配方,我们可以试试用辣椒水和大蒜水喷叶子,据说能防蚜虫!比买农药环保多了!

    晓阳凑过去看,鼻尖几乎要碰到书页。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