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办了小型庆祝会。

    既是庆祝论文发表,也是祝贺她获得博士后候选人资格。

    Eva带来了自酿的蓝莓酒,Raj做了印度咖喱,Sophie则夸张地举着一块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恭喜博士!,虽然博字写错了,多了一横。

    林夏笑着纠正她,然后被灌了三大杯酒。

    微醺时,Sophie搂着她的肩膀问:Xia,你以后会留在挪威吗

    林夏望向窗外,奥斯陆的夜空清澈,极光隐约可见。

    会。她说。

    Raj好奇地问:你不想家吗

    林夏端起酒杯,轻轻碰了碰他的杯子:

    这里就是我的家。

    从那天起,每月1号,林建国的账户都会准时收到800元汇款。

    附言永远是冰冷的赡养费三个字,没有多余的话。

    林夏没有再换电话号码,但那个华国的号码始终安静地躺在她的通讯录最底层,从未响起。

    有些界限,一旦划清,就再也不会模糊。

    而自由,从来都是有代价的。

    奥斯陆大学的礼堂里,管风琴的声音庄严浑厚。

    林夏站在台上,深蓝色的博士袍垂到脚踝,导师将学位帽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用挪威语说:恭喜你,Dr.

    Lin。

    台下掌声响起。

    Eva和Sophie在观众席上吹口哨,Raj举着相机疯狂拍照。

    她微微鞠躬,视线扫过礼堂最后一排:

    那里空无一人。

    但她早已不再期待什么。

    8

    林夏在特罗姆瑟极地研究所找到了工作。

    这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冬天有极夜,夏天有极昼。

    她租了一间面向峡湾的小木屋,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沿途能看到驯鹿慢悠悠地过马路。

    同事Mikael是个土生土长的华籍挪威人,非常巧合的是,Mikael就是林夏前同事技术员的表哥。

    这让林夏在异国他乡有了些许归属感。

    有次在她家吃火锅时,Mikael问:你父母会来挪威看你吗

    火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林夏给涮羊肉翻了个面:不会。

    他们不想你吗

    他们更想要个听话的女儿。

    Mikael似懂非懂,但还是给她倒了杯啤酒:敬自由!

    玻璃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