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募集到了五万大军,以此横扫整个中原北方,麾下兵力更是越战越强!
刚开始还只有五万人,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打越多,等到李渊战战兢兢勉强攻下长安的时候,愕然发现自家的闺女已经帮他打下了大半个中原。
李秀宁麾下的娘子军,兵力竟然足有二十万人。
李家一半的天下,几乎掌控在了娘子军的手中。
这就是大唐的第二份兵权。
……
至于第三支兵权,则在秦王李世民手中。
两年之前,也既大唐武德四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身份,率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军,战功赫赫,声名大振。
战功极高,兵权便也极大。
但因李世民乃是次子出身,此生没有传承帝位之可能,故而唐高祖命他执掌整个大唐东部的文武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建立自己的亲王幕府。
天策府。
允自置官署。
允治地募税。
赐食邑三万。
掌集兵之权。
这是一份位凌于所有亲王之上的独特大权。
啥是‘允自置官署’呢?
就是允许李世民可以自己征召自己的属官。
不需要经过朝堂批复,不需要经过皇帝允可,只要李世民觉得某个人才有用,那么就可以征召进入天策府为官。
啥是‘允治地募税’呢?
这又是一份骇人听闻的特权。
说白了就是李世民可以在所治地方私自征税,并且所收的税金完全可以自主支配给麾下军民。
除此之外,还能食邑三万。
食邑是什么,食邑就是老百姓用自己的产出供养李世民。而所谓的三万,乃是指的食邑人口足有三万户。
三万户是多少人?
按照大隋和大唐时代的惯例,中原汉族一户之家约为5到7人,并且只统计成年男子,老弱稚童不算其中。
粗粗这么一算,李世民的食邑最少也有十五万人。
十五万百姓的田亩产出,完全归于李世民独自食邑,放眼整个历史朝代,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亲王应有的规格。
李世民的天策府,麾下兵力足有三十万,又因掌控中原洛阳等地,如果安稳发展下去只会越来越壮。
以上就是大唐兵力三分的格局。
皇帝李渊的京畿羽军,总共兵力约为十四万,掌控长安和关中
刚开始还只有五万人,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打越多,等到李渊战战兢兢勉强攻下长安的时候,愕然发现自家的闺女已经帮他打下了大半个中原。
李秀宁麾下的娘子军,兵力竟然足有二十万人。
李家一半的天下,几乎掌控在了娘子军的手中。
这就是大唐的第二份兵权。
……
至于第三支兵权,则在秦王李世民手中。
两年之前,也既大唐武德四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身份,率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军,战功赫赫,声名大振。
战功极高,兵权便也极大。
但因李世民乃是次子出身,此生没有传承帝位之可能,故而唐高祖命他执掌整个大唐东部的文武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建立自己的亲王幕府。
天策府。
允自置官署。
允治地募税。
赐食邑三万。
掌集兵之权。
这是一份位凌于所有亲王之上的独特大权。
啥是‘允自置官署’呢?
就是允许李世民可以自己征召自己的属官。
不需要经过朝堂批复,不需要经过皇帝允可,只要李世民觉得某个人才有用,那么就可以征召进入天策府为官。
啥是‘允治地募税’呢?
这又是一份骇人听闻的特权。
说白了就是李世民可以在所治地方私自征税,并且所收的税金完全可以自主支配给麾下军民。
除此之外,还能食邑三万。
食邑是什么,食邑就是老百姓用自己的产出供养李世民。而所谓的三万,乃是指的食邑人口足有三万户。
三万户是多少人?
按照大隋和大唐时代的惯例,中原汉族一户之家约为5到7人,并且只统计成年男子,老弱稚童不算其中。
粗粗这么一算,李世民的食邑最少也有十五万人。
十五万百姓的田亩产出,完全归于李世民独自食邑,放眼整个历史朝代,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亲王应有的规格。
李世民的天策府,麾下兵力足有三十万,又因掌控中原洛阳等地,如果安稳发展下去只会越来越壮。
以上就是大唐兵力三分的格局。
皇帝李渊的京畿羽军,总共兵力约为十四万,掌控长安和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