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我们之间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最安全、最表面的东西:课业、社团活动、食堂的新菜、某位教授的口头禅。那些属于恋人之间更深层的分享欲、那些关于未来的憧憬、那些藏在心底的小秘密、那些无伤大雅的撒娇和任性……在我们之间,几乎不存在。

    我曾试图打破那层玻璃。

    某个晚自习后的夜晚,校园里很安静。我们并肩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里有淡淡的桂花香。我鼓起勇气,轻轻地、带着点试探的意味,把头靠向他的肩膀。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瞬间的僵硬。他没有躲开,但也没有顺势揽住我。他只是维持着原本走路的姿势,肩膀的肌肉绷得很紧,像一块拒绝融化的冰。那短暂的几秒钟,尴尬得空气都凝固了。最终,我默默地直起身,假装整理了一下书包带子。

    快到你宿舍了。他适时地开口,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刚才那无声的拒绝从未发生。

    还有一次,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他曾经提过很喜欢的绝版旧书,兴冲冲地拿去送给他。他接过书,翻看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个很淡的笑容:谢谢,很难得。仅此而已。没有惊喜的拥抱,没有兴奋的分享体验。那本书被他放在书架上,后来我再也没见他翻过。

    最深的沟壑,是关于那个名字——他青梅竹马的前女友。那是一个禁区。我小心翼翼地避开,从未主动提起。他也从不提及。仿佛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连同那个曾经让他酗酒住院的名字,都从未存在过。但我知道,它们就在那里。在他偶尔望向远方失焦的眼神里,在他深夜手机屏幕长久不熄的微光里(尽管他永远把屏幕朝下扣着),在他对我始终隔着一层纱的温淡里。

    三年时光,就在这种温吞水般的平淡中悄然滑过。没有争吵,没有大的矛盾,甚至很少有脸红心跳的时刻。室友们有时会羡慕地说:晓婉,你和陈师兄感情真好,一直这么稳定。

    我只能笑笑,心里却是一片荒芜。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所谓的稳定,更像是一种没有波澜、也缺乏生机的死水微澜。我像守着一个精致却冰冷的玻璃罩子,里面是我小心翼翼供奉的、名为恋爱的幻影。他毕业了,在本市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找到了工作,搬出了学校。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那部越来越沉默的手机。短信和电话的频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递减。从最初的每天几条消息、一个电话,渐渐变成隔天,再变成两三天一次。内容也越来越干瘪:

    在忙

    嗯。

    吃饭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