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渔网拉到岸边,失去水的鱼儿开始挣扎乱蹦,小手伸进渔网把鱼儿一条条抓出来放到随身携带的罐头瓶子里,剩下的鱼草、虫子之类的倒掉再下网去捞。
河里还有很多河蚌,不会产珍珠的那种,大小个头不一,河蚌喜欢藏在淤泥中或者大石头下面,有时侯刚好吐着肉肉的白舌头,就很好发现,你要轻轻触碰一下,舌头就立即缩了回去,合拢了蚌壳。但你要足够有经验了,仔细观察水中有细细的小泡泡吐出来,或者泥沙中有贝壳似的轮廓,你用手去摸,十有八九错不了,但有些河蚌捞起来就是空壳子,蚌壳中的肉已不知去向,有些更可怜只剩半个壳子。河蚌捞回家养着是要经常换水的,不然它不停地吐沙子和哈喇子,搞的盆底滑溜溜黏糊糊的。淤泥深处的河蚌个头更大,蚌壳颜色乌黑,可能长期浸在淤泥中的缘故吧,蚌壳上那一圈圈晕开的轮廓就是它的年轮吧。
下水抓鱼的时侯最害怕的就是钻肉虫,那种细长条的虫子,还有水蛭,它是个软l动物,平常是蜷缩成一团的,外表胖乎光滑却很坚硬,我是时刻提防着的。大人们总说水蛭会一直钻进你肉里,吸干你的血,而且只要被吸到,是很难拽下来的,要用温水不停地拍打,它才能从肉里慢慢钻出来。我被水蛭、钻肉虫都吸过几次,抓鱼时钻到了我的小腿上、脚上,舒展开了身l,倒挂着不停地往里钻,我心里虽然害怕,但还是把它给硬拽下来,钻肉虫就直接丢掉不再理会,但水蛭我是不会放过的,平铺到石头上,找一块小石头把它给砸死,砸到稀巴烂,别看它很柔软,外壳很硬,费很大力气砸到血肉模糊,晒死在石头上。
有一次我在河边抓鱼,在浅滩处看见一块大石头下面露着颜色鲜亮、鸟窝似的东西,很是稀奇,就去河滩边捡了一根棍子来,探到石头下使劲扒拉,你猜怎么着,扒拉出来的居然是一条绿色花斑的蛇,吓得我撒腿就跑,也顾不上罐头瓶子里抓好的鱼儿。还有一次一群孩子下水抓鱼,一个胆大的女孩子去水深一些的地方怀抱鱼草,结果也是抱了一条蛇出来,我们吓得逃走了,她还不知情的愣在那里,还好水蛇一般是无毒的。
大鱼、大河蚌一般都藏在更深的水中或者是涝池中,就算看到了也不敢轻易下水,尤其是涝池中,最深处有几米,就算深谙水性,陷入淤泥中溺水而亡也是有的。涝池中鳖也很多,个头更大一些。
但是浇地的时侯就不一样了,鱼儿顺着河渠流到了田里,那简直就是瓮中捉鱼,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二斤重的草鱼捉回家正好清炖,不然等地浇完,把水流改道,退
河里还有很多河蚌,不会产珍珠的那种,大小个头不一,河蚌喜欢藏在淤泥中或者大石头下面,有时侯刚好吐着肉肉的白舌头,就很好发现,你要轻轻触碰一下,舌头就立即缩了回去,合拢了蚌壳。但你要足够有经验了,仔细观察水中有细细的小泡泡吐出来,或者泥沙中有贝壳似的轮廓,你用手去摸,十有八九错不了,但有些河蚌捞起来就是空壳子,蚌壳中的肉已不知去向,有些更可怜只剩半个壳子。河蚌捞回家养着是要经常换水的,不然它不停地吐沙子和哈喇子,搞的盆底滑溜溜黏糊糊的。淤泥深处的河蚌个头更大,蚌壳颜色乌黑,可能长期浸在淤泥中的缘故吧,蚌壳上那一圈圈晕开的轮廓就是它的年轮吧。
下水抓鱼的时侯最害怕的就是钻肉虫,那种细长条的虫子,还有水蛭,它是个软l动物,平常是蜷缩成一团的,外表胖乎光滑却很坚硬,我是时刻提防着的。大人们总说水蛭会一直钻进你肉里,吸干你的血,而且只要被吸到,是很难拽下来的,要用温水不停地拍打,它才能从肉里慢慢钻出来。我被水蛭、钻肉虫都吸过几次,抓鱼时钻到了我的小腿上、脚上,舒展开了身l,倒挂着不停地往里钻,我心里虽然害怕,但还是把它给硬拽下来,钻肉虫就直接丢掉不再理会,但水蛭我是不会放过的,平铺到石头上,找一块小石头把它给砸死,砸到稀巴烂,别看它很柔软,外壳很硬,费很大力气砸到血肉模糊,晒死在石头上。
有一次我在河边抓鱼,在浅滩处看见一块大石头下面露着颜色鲜亮、鸟窝似的东西,很是稀奇,就去河滩边捡了一根棍子来,探到石头下使劲扒拉,你猜怎么着,扒拉出来的居然是一条绿色花斑的蛇,吓得我撒腿就跑,也顾不上罐头瓶子里抓好的鱼儿。还有一次一群孩子下水抓鱼,一个胆大的女孩子去水深一些的地方怀抱鱼草,结果也是抱了一条蛇出来,我们吓得逃走了,她还不知情的愣在那里,还好水蛇一般是无毒的。
大鱼、大河蚌一般都藏在更深的水中或者是涝池中,就算看到了也不敢轻易下水,尤其是涝池中,最深处有几米,就算深谙水性,陷入淤泥中溺水而亡也是有的。涝池中鳖也很多,个头更大一些。
但是浇地的时侯就不一样了,鱼儿顺着河渠流到了田里,那简直就是瓮中捉鱼,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二斤重的草鱼捉回家正好清炖,不然等地浇完,把水流改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