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回头找岩崎商量一下,以三菱商会的名义来向坂田工坊下单,把那些机弩的粗加工零件直接算进去,但不标注是机弩相关部件,而说是随便什么别的东西。

    搞出一套完整无破绽,经得起详细调查的出进货流程。

    其中最关键的是,搭上三菱商会的名头,让银行不敢去细查。

    接下来的几天,

    关赫晓与坂田签署了股份转让书,正式得到了坂田工坊一半的所有权和分红权。

    随后他去了一趟日本桥兜町,开通了个人的银行账户。

    利用坂田的关系,他拿到了商人资质,后续可以免除不少税务。

    值得一提的是,

    坂田工坊的收益比想象中高不少,每批订单去掉材料和人工成本,净利润在三百金元上下。

    一个月少说会有两批订单,月利润在六百金元左右。

    按照工坊目前的规模来说,这个利润绝对不算少了。

    这还是机械行业兴起后,占据的市场份额下降的情况下。

    工坊刚开业那会儿,一个月至少有两三千金元的收入。

    然而,

    最开始的几年收入基本都用作了归还银行贷款和利息,以及买下地皮所有权。

    坂田实际上拥有工坊,并把钱赚进自己的口袋,是从两年前开始。

    也是那段时间,有钱买下了大洋房,供阳子上起了昂贵的私立学校。

    当然,在他创业开工坊之前,以木匠的身份活动时,家里也过得相当滋润,绝对跟穷字挂不上边。

    这些事,都是关赫晓在办理转账业务时,坂田在一旁叨叨给他听的。

    在看到关赫晓拿出三千多金元的巨款,一起存入公账后,

    坂田的眼中尽是感慨。

    他勤勤恳恳干了大半辈子,才在最近两年内拥有了这种数额的钱。

    对方却只在他的工坊里打了一年不到的工,就成了与他平级的小富豪。

    关键他还这么年轻,勉强算是刚刚成年。

    若非亲眼见证,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同时坂田也不由得开始好奇,

    关赫的父母到底是个什么背景?

    怎么能在平民聚屋里,把小孩教育到如此才华横溢,宛若妖孽的程度?

    每次想起自家的阳子和关赫晓是同龄人,坂田就会愈发的难以理解。

    差距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拉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