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无声地标记为“待优化”,然后像垃圾一样被时间清理掉。通道顶部的冷光灯带,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地投射在墙壁上,像一个沉默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幽灵。

    第二天,我坐在协调中心那间狭小、封闭得像金属棺材的办公室里。四壁是吸音的哑光灰色材料,唯一的照明是头顶一根惨白的灯管,将我的脸映照得毫无血色。面前的光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冰冷的瀑布,无声地冲刷着。我需要提交一份报告,关于昨晚“资源”HTX-0715的成功交付和植入,以及……那个微不足道的、发生在系统边缘的损耗事件。

    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悬浮着,有些僵硬。我调出了张秀芬及其胎儿的最终状态确认文件。光屏闪烁了一下,弹出一个简洁到残忍的方框:

    >

    病例状态:已终止(Terminated)

    >

    患者:张秀芬(ID:

    ZXF-78532)

    >

    关联胎儿状态:同步终止

    >

    终止时间:

    [昨晚那个精确到秒的死亡时刻]

    >

    原因:多器官衰竭(心源性),妊娠并发症。资源获取失败。

    在“资源获取失败”那一行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灰色三角符号。这是系统内部用于标记特定类别的标识。我犹豫了一下,鬼使神差地移动光标,点击了那个三角符号。

    一个下拉注释框瞬间弹出,里面只有一行冷冰冰的、加粗的黑色小字:

    >

    资源优化候补队列

    (Resource

    Optimization

    Waitlist

    -

    ROW)

    >

    注:该队列个体综合生存贡献预期值低于系统维护阈值,优先级自动置底。资源(含紧急设备、适配器官)仅在绝对冗余且无更高优先级需求时方予以分配。

    “资源优化候补队列”。ROW。这几个字母像淬了毒的冰针,瞬间刺穿了我麻木的神经。原来在那个冰冷的数据世界里,张秀芬和她未出世的孩子,早已被标记。她们不是等待救治的病人,而是等待被“优化”掉的、预期贡献值低于某个冰冷阈值的“候补资源”。她们的绝望呼救,在系统的算法眼里,不过是后台一条低优先级的待处理信息,连噪音都算不上。她们的死亡,是系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