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章
衡,一般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有富庶地区脱产读书人数,比经济贫弱地区人数多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数差异不会引起数量失衡太大。

    要是有某个地区的士子人数,超过其他地区太多,难免不会让人想到,其中是否有徇私舞弊之嫌。

    这种历史教训,嘉靖在上一世遇到过,当年不仅有太祖洪武年间,录取士子人数皆为南方士子,北方竟无一人的情况发生。

    以至于引起北方士子群情激奋,控诉考官徇私舞弊,后来其他官员进行复查认为其中并无舞弊一事。

    以至于洪武大帝盛怒之下,将主考官流放,复查官员和两名副考官凌迟处死。

    这起事件因为时间太久,嘉靖并不知道当年究竟是有人徇私舞弊,还是北方经过连年战乱,导致读书人数相较南方质量大幅下滑。

    后来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明朝还实行南卷、北卷和中卷,分地域进行科举配额。

    嘉靖心知科举考试很难做到全方位公平,但凡需要人为监督的考试,都会受到不同人的私心影响。

    尤其是监督手段比较匮乏,导致从中舞弊的概率大大增加,这种科举数量失衡,势必会影响到朝堂局势,不利于皇权统治。

    嘉靖记得,当年在他执政一朝时期,还出现过【科场案】,如今他身为庆国之君,同样不能容许有科场舞弊的事情发生。

    面对郭攸之递上来的名册,不由得多问了几句。

    郭攸之擦了下额头冷汗,面对皇帝诘问,一时间还真不知如何回答。

    他心里也纳闷,“是啊!为何仅仅二十多年时间,科举录取的南方士子人数,会超过北方士子足足两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