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一间简陋的书房里,三十八岁的王莽正伏案疾书。烛火摇曳,将他伏案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土墙上,显得格外高大。这间书房不过方丈之地,四壁书架上的竹简却堆得满满当当,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与墨香。窗外,秋虫的鸣叫时断时续,与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这位以谦恭俭约闻名朝野的儒生,正在撰写《论语》注解,忽然笔锋一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一滴汗水顺着鼻梁滑落,正巧滴在刚写好的"克己复礼"四个字上,墨迹顿时晕染开来。
"这是...什么?"王莽按住太阳穴,眼前闪过无数陌生画面——巍峨的咸阳宫中,群臣跪拜;北击匈奴的战场上,铁骑如潮;未央宫里,朝臣争辩...这些绝不是他的记忆。恍惚间,他仿佛看到自己身着黑色冕服,接受六国降表的场景。那冕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如此清晰,连刺绣的针脚都历历在目。
更可怕的是,这些画面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征服六国时的狂喜,焚书坑儒时的决绝,徐福东渡时的期待...种种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单薄的身躯淹没。
"朕即是你。"一个威严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如同惊雷炸响,"朕曾名嬴政,也曾是刘彻。"
王莽手中的紫毫笔啪嗒掉在竹简上,墨迹晕开如同一朵妖异的黑花。这支笔是他最珍视的物件,平日用完后都要亲手洗净晾干,此刻却任由它滚落在地。他猛地站起身,膝盖撞翻了案几,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他环顾四周,确认书房中只有自己一人。窗外,一轮满月高悬,月光如水般泻入书房,将散落的简牍映得发亮。
"不必惊慌。"那声音继续道,语气缓和了些,"朕与你共生,赐你无上智慧。你可愿助朕再临天下?"
王莽——这位平日以温良恭俭示人的儒生,此刻眼中闪过一丝与平日形象不符的精光。他自幼痴迷周礼,熟读《尚书》《春秋》,梦想恢复井田制,重建三代之治。而脑海中这位自称始皇的声音,竟与他内心深处某些不为人知的想法惊人地契合。
他弯腰拾起一支竹简,那是他昨日刚抄录的《商君书》片段。这本是禁书,他却偷偷研读多年。竹简上"不法古,不修今"几个字在月光下格外刺眼。
"陛下...欲如何助我?"王莽低声问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月光下,他的影子在墙上诡异地扭动着,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影子时而变成头戴冕旒的帝王,时而又恢复成儒生模样。
"朕知你抱负。"始皇
这位以谦恭俭约闻名朝野的儒生,正在撰写《论语》注解,忽然笔锋一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一滴汗水顺着鼻梁滑落,正巧滴在刚写好的"克己复礼"四个字上,墨迹顿时晕染开来。
"这是...什么?"王莽按住太阳穴,眼前闪过无数陌生画面——巍峨的咸阳宫中,群臣跪拜;北击匈奴的战场上,铁骑如潮;未央宫里,朝臣争辩...这些绝不是他的记忆。恍惚间,他仿佛看到自己身着黑色冕服,接受六国降表的场景。那冕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如此清晰,连刺绣的针脚都历历在目。
更可怕的是,这些画面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征服六国时的狂喜,焚书坑儒时的决绝,徐福东渡时的期待...种种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单薄的身躯淹没。
"朕即是你。"一个威严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如同惊雷炸响,"朕曾名嬴政,也曾是刘彻。"
王莽手中的紫毫笔啪嗒掉在竹简上,墨迹晕开如同一朵妖异的黑花。这支笔是他最珍视的物件,平日用完后都要亲手洗净晾干,此刻却任由它滚落在地。他猛地站起身,膝盖撞翻了案几,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他环顾四周,确认书房中只有自己一人。窗外,一轮满月高悬,月光如水般泻入书房,将散落的简牍映得发亮。
"不必惊慌。"那声音继续道,语气缓和了些,"朕与你共生,赐你无上智慧。你可愿助朕再临天下?"
王莽——这位平日以温良恭俭示人的儒生,此刻眼中闪过一丝与平日形象不符的精光。他自幼痴迷周礼,熟读《尚书》《春秋》,梦想恢复井田制,重建三代之治。而脑海中这位自称始皇的声音,竟与他内心深处某些不为人知的想法惊人地契合。
他弯腰拾起一支竹简,那是他昨日刚抄录的《商君书》片段。这本是禁书,他却偷偷研读多年。竹简上"不法古,不修今"几个字在月光下格外刺眼。
"陛下...欲如何助我?"王莽低声问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月光下,他的影子在墙上诡异地扭动着,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影子时而变成头戴冕旒的帝王,时而又恢复成儒生模样。
"朕知你抱负。"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