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即日起,你入建章宫为郎。"他故意顿了顿,"朕会亲自考校你的武艺。"

    卫青重重叩首,额头触地的声音在殿内清晰可闻。当他抬起头时,刘彻(始皇)注意到他眼中有一丝难以解读的光芒——不完全是感激,更像是一种...期待?仿佛这个年轻人早就预见到这一刻的到来。

    建元六年,窦太皇太后薨逝。消息传来时,刘彻(始皇)正在上林苑射猎。一只白鹿应弦而倒,箭矢精准地穿过它的眼睛。

    "陛下神射!"侍从们欢呼道。

    刘彻(始皇)放下弓,接过侍从递来的绢帕擦了擦手。绢帕上绣着精致的云纹,是卫子夫的手艺。"回宫。"他只说了两个字,但嘴角的弧度让随行的张汤读懂了天子的真实心情。

    窦太后的葬礼极尽哀荣。刘彻(始皇)穿着斩衰孝服,在灵前哭得情真意切,连最苛刻的礼官都挑不出毛病。只有跪在他身后的卫青注意到,天子宽大袖袍下的手指始终保持着放松的状态——真正的悲痛会使肌肉紧绷。

    二十二岁的刘彻(始皇)终于得以亲政。未央宫前殿,他召集群臣,宣布改元"元光"。青铜编钟的余音中,他扫视殿中众臣,目光如刀,一寸寸刮过每个人的面孔。许多老臣不自觉地低下头,不敢与这位年轻的天子对视。

    "朕欲推行新政。"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首要之事,削弱诸侯。"

    殿中一片死寂。御史大夫韩安国的胡须微微颤抖,他想起了晁错的下场——景帝时的削藩策,最终以七国之乱和晁错被腰斩告终。

    主父偃出列,双手捧着一卷竹简,竹简上的红色丝带像一道血痕:"臣有策可推恩——令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王国自析,不削而弱。"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孤注一掷的决绝。

    刘彻(始皇)眼中精光一闪。这主意与当年李斯建议的郡县制异曲同工,却披着"推恩"的温情外衣,比晁错当年直截了当的"削藩"策略高明许多。他接过竹简,指尖在"推恩"二字上停留片刻,那里墨迹犹新,显然是刚写不久。

    "准奏。"他当即拍板,又抛出一个更惊人的决定,"另设内朝,由侍中、尚书等近臣组成,与丞相为首的外朝分权。"

    朝臣们面面相觑。这分明是要架空三公九卿,将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老丞相卫绾的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但看着年轻天子冷峻的眼神,最终只是深深一揖。

    散朝后,刘彻(始皇)独留张汤。这个以严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