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未央宫前殿的金砖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块都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在晨光中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十五岁的刘彻跪坐在雕有盘龙纹饰的玉座上,指尖轻轻摩挲着扶手上细腻的龙鳞纹路。这触感让他想起咸阳宫中那把玄色龙椅——同样的纹路,不同的材质。

    登基大典的繁琐礼仪刚刚结束,这具年轻的身体还不太适应长达三个时辰的站立与叩拜。刘彻能感觉到小腿肌肉在轻微抽搐,后背的礼服已被汗水浸透,黏腻地贴在皮肤上。但寄居在这具身体里的灵魂却异常清醒——那是已经历经两世轮回的秦始皇嬴政。

    "陛下,窦太皇太后命人送来《道德经》新抄本。"侍中躬身上前,双手捧着一卷用紫色丝带系着的竹简,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思绪。侍中的额头几乎触地,宽大的衣袖在殿前的金砖上铺展如翼。

    刘彻(始皇)接过竹简,指尖触到丝带的瞬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从眼底掠过。紫色,本应是帝王的专属,如今却被一个老太婆随意使用。他随手展开竹简看了两眼便合上。竹简上工整的汉隶记载着"道可道,非常道"的黄老之言,与当年李斯所献的小篆版已有不同。

    "回复太皇太后,孙儿定当潜心研习黄老之道。"他刻意在声音里加入几分孺慕之情,嘴角却在不被人察觉的角度浮现一丝冷笑。这笑容转瞬即逝,却被站在殿柱阴影下的一个老宦官尽收眼底。老宦官浑浊的眼珠微微转动,随即又恢复低眉顺目的模样。

    窦太后——他的"祖母",先帝的皇后,如今大汉真正的掌权者。这位崇尚"无为而治"的老妇人,绝不会允许少年天子推行任何激进改革。刘彻(始皇)的目光扫过殿中垂首肃立的群臣,他们大多都是窦太后安插的眼线。丞相卫绾、御史大夫直不疑、郎中令王臧...这些面孔背后,是盘根错节的黄老学派势力。

    "无妨。"他低声自语,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朕等得起。当年在赵国为质时,比这更难熬的日子都过来了。"记忆中的画面浮现——邯郸城寒冷的冬夜,八岁的嬴政蜷缩在漏风的偏殿里,数着手指计算归秦的日期。

    起身走向殿侧的屏风时,刘彻(始皇)感到这具年轻身体的活力——与秦始皇晚年病痛缠身、赵高那具宦官之躯相比,这种健康的感觉令人愉悦。他故意放慢脚步,感受着膝盖弯曲时的柔韧,脚掌踏在金砖上的坚实触感。这具身体就像一匹未经驯服的骏马,充满无限可能。

    屏风上是一幅丝帛绘制的疆域图,虽然粗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