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地搅动着。她已经连续工作了六个小时,面前的《调音师》系列第二幅作品接近完成。画布上,林修远俯身于钢琴内部的姿态栩栩如生,光线从他左侧照射过来,在琴弦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手机震动起来,是林修远的信息:已到音乐学校,正在调音室。地址发你。

    简雨晴看了看时间——上午十点半,比约定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她匆忙回复:马上到,然后审视自己沾满颜料的工作服和乱糟糟的头发。

    二十分钟后,简雨晴站在音乐学校古老的建筑前,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这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砖建筑爬满了常春藤,拱形窗户里传出此起彼伏的乐器声——小提琴的颤音、长笛的跳跃、钢琴的庄严和弦,所有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奇妙的音乐织体。

    调音室位于建筑最深处,需要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简雨晴抱着速写本,脚步声被厚实的地毯吸收。越往里走,钢琴声越发清晰——不是连贯的旋律,而是单个音符的重复测试,伴随着细微的机械调整声。

    门虚掩着。简雨晴轻轻推开,看到林修远背对着门口,正俯身在一架老式立式钢琴前。他今天穿着深灰色衬衫,袖口卷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阳光从高处的气窗斜射进来,为他勾勒出一道银边。

    进来吧。林修远头也不回地说,仿佛背后长了眼睛,门不用关,通风不好。

    简雨晴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在角落的一把椅子上坐下。调音室不大,但挑高很高,四周墙壁贴满了吸音材料,角落里堆着各种工具和零件。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羊毛毡和金属混合的气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松香。

    这是施坦威的K-132,林修远一边调整琴弦一边解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立式钢琴,音板有些开裂,但音色仍然很好。

    简雨晴打开速写本,开始勾勒眼前的场景。林修远工作时有种特殊的节奏感——不是机械的规律,而是一种随着钢琴需求变化的流动韵律。他时而快速拨动琴弦测试音高,时而长久地按住一个琴键,闭眼倾听,眉头微蹙。

    升F有点偏低。他突然说,眼睛仍然闭着,你能听出来吗

    简雨晴停下笔,仔细倾听。林修远连续弹奏了同一个音符三次,但她完全分辨不出任何差别。我...听不出来。

    林修远睁开眼,转身面对她,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大多数人听不出五音分以内的偏差。这很正常。

    那你能听出多少

    理论上,两音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