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长风兄弟?”

    他满脸不敢置信。

    我想起来了。

    五年前,我去邻省采购设备,路上遇到山体滑坡,我从泥石流里,把他背了出来。

    他叫赵国强。

    当时他只说自己是做点小买卖的,没想到,竟是这家电子厂的老板。

    赵国强冲过来,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眶都红了。

    “兄弟,我找了你五年啊!”

    “当年要不是你,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他将我按在沙发上,亲自给我倒茶。

    “林晚,去把咱们公司最好的技术顾问合同拿来!”

    “从今天起,长风兄弟就是咱们公司的技术总监,百分之五的干股!”

    我没有推辞。

    这份恩情,我受得起。

    这份机遇,我更不能放过。

    赵国强的厂子正在仿制一款国外的先进录音机,可机芯里的一个核心传动组件,始终无法攻克。

    良品率低得吓人,几乎做一台亏一台。

    我看着桌上的图纸和样品,只一眼,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前世,我为了给红星厂转型,研究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

    这款机芯的弱点,我了如指掌。

    我走进车间,要来了工具和材料。

    我用了三天时间。

    当我将一枚运转平稳,噪音极小的新机芯放在赵国强面前时,他激动地语无伦次。

    “成了!成了!长风兄弟,你就是我的财神爷!”

    他当场签了一张十万块的支票给我,作为项目奖金。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红星厂,却是愁云惨雾。

    陈建军拿着我留下的笔记本,在德国专家面前夸下海口。

    “放心,这点小问题,包在我身上!”

    “我们红星厂的技术力量,是全省第一的!”

    他把我笔记本里的方案吹得天花乱坠,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技术天才。

    李秀芳站在他身边,满脸都是骄傲。

    可当第一批按照新工艺生产的轴承出炉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所有的轴承,全部因为淬火温度不当,产生了裂纹,成了一堆废铁。

    五万块的进口钢材,瞬间化为乌有。

    德国专家施密特先生的脸,黑了下来。

    他用蹩脚的中文,指着陈建军的鼻子怒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