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在喧嚣的街头,一瞬间感到彻骨的寒冷和巨大的失落。她不是没有能力,只是这三年,仿佛将她和世界隔绝,让她变成了被淘汰的商品。

    带来的几百块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焦虑像无形的藤蔓,悄悄缠绕上她的心脏。

    一个傍晚,为了节省电费,房间里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她整理那个小小的行李箱。里面除了几件旧衣服,箱底还有一个丝绒袋子。

    打开袋子,里面并非只有那卷《百鸟朝凤》的起手部分。几件外婆当年随手绣制的小物件静静躺着。一方素雅的兰花手帕。一个绣着并蒂莲的香囊。针脚细密,配色雅致,即使历经岁月,依然能看出外婆那双巧手的精湛技艺。

    指尖抚过香囊上微微凸起的莲花花瓣,那细腻的触感让她心头一动。她又看向床头柜上那个古朴的木盒,里面是那幅蕴藏秘密的《百鸟朝凤》。

    外婆的苏绣技艺是顶尖的。而她,从小耳濡目染,也继承了这份天赋。

    或许……她可以靠这个

    修复旧的绣品。或者,尝试制作一些融合现代审美的新中式苏绣小饰品

    她立刻拿出那部旧手机,开始上网搜索。苏绣市场、古董绣品修复、国潮文创……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纷繁复杂。但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机会。高端定制苏绣价格不菲,寻常人难以企及。但有特色、有故事、小而精的苏绣文创,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古风修复,圈子虽小,但需求稳定。

    要做这个,需要启动资金。买绣线、绷子、针、还有合适的布料。

    她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钱包,沉默片刻。最终,她从行李箱最底层翻出一条细细的金项链。那是结婚时,娘家给她唯一的陪嫁首饰,款式简单,她很少戴。

    第二天,她走进附近一家金店。冰冷的柜台,称重,报价。她没有犹豫,点头。几张带着陌生温度的钞票攥在手心,沉甸甸的。那是她破釜沉舟的第一笔,也是唯一的启动资金。

    接下来的日子,出租屋变成了她的临时工作室。白天,她对照着网上找来的资料和外婆留下的绣谱残卷,一针一线地练习。绷紧的绣面上,丝线穿梭。从最基础的平针、抢针,到复杂的乱针、虚实针……过程枯燥,重复,且极其耗费心神。脖颈酸痛,手指被针扎破更是常事。

    她咬牙坚持。当练习遇到瓶颈,手指因长时间绷紧而颤抖时,她会拿出那幅《百鸟朝凤》。指尖轻轻触碰凤眼。一股微弱却稳定的暖流便会无声注入,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