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窟。如果我如实上报这份记录,无疑会成为指向凤昭仪的铁证,甚至可能将我自己也牵连进去——毕竟,我是最终审批人和查验人之一。

    但我隐隐感觉到不对劲。芷若妍的布局太过完美,太过滴水不漏。她似乎早就料到调查会进行到这一步,而这份记录,就像是专门为凤昭仪准备的棺材钉。

    (专业困境再次出现:我掌握的证据,客观上指向凤昭仪。但我的直觉和对芷若妍行事风格的了解,又让我怀疑这背后有诈。忠于程序,还是相信直觉这又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我反复查看着那份记录。字迹是我的,印章也是我的,李茂的签名也在旁边。一切都符合规程。

    (这里可以插入一个关于古代宫廷毒药的冷门知识点:【牵机引】并非单一毒药,而是由多种药物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不同批次的配比可能略有差异,使其来源更难追踪。且其发作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至于解毒,更是需要精准掌握其成分配比,寻常偏方往往无效甚至有害。)

    最终,我做出了选择。我不能凭直觉否定白纸黑字的记录。我选择忠于程序,将这份关于乌头申领和查验的记录,原原本本地复制,作为协查结果的一部分,呈报给了宗人府和宫正司。但在呈报的文书中,我刻意强调了此记录仅证明药物曾按程序流转,具体用途及是否与本案相关,需进一步查证,没有添加任何个人判断。

    我知道,这份客观的证据一旦递交上去,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芷若妍的目的,恐怕很快就要达成了。而我,也在这场风暴中,向着未知的深渊,又滑近了一步。

    07

    果然,我那份客观的记录,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芷若妍抓住了这个机会,如同等待已久的猎豹,猛然发起了致命一击。她将我提供的记录,与她之前精心布置的那些旁证——内侍的鬼祟行踪、宫殿里的药材残渣、甚至收买了几个与凤昭仪有旧怨的宫人作伪证——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链,直指凤昭仪就是毒害三皇子的幕后主谋。

    理由自然是凤昭仪被打入冷宫后,心怀怨恨,意图报复,搅乱宫廷,甚至嫁祸给芷若妍。动机、证据、人证,一应俱全。

    皇帝本就因三皇子中毒而震怒,又对失势的凤昭仪毫无怜悯。在芷若妍声泪俱下的陈情和铁证面前,他几乎没有犹豫,便下达了最后的旨意。

    凤昭仪百口莫辩,甚至连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都被剥夺。一道圣旨下来,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