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个新故事的市场表现——误差不超过10%。《阴阳界跑腿公司》系列就是我完全按照这套系统打造的,结果首月收入就破了八十万。

    陈墨终于从电脑前抬起头,眼镜后的眼睛闪着光:所以你要把这套价值千万的秘诀,做成399元的网课卖出去

    不全是。我走到他身边,调出另一份文件,核心方法论我会保留给签约作者。公开课只讲基础版,目的是筛选有潜力的新人。

    这就是我的商业版图:顶端是自有IP的持续变现,中层是签约作者的分成收入,底层是课程培训的现金流。三管齐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三周年纪念日那天,我在个人公众号发了一篇长文《从月薪六千到年薪千万:我的番茄写作之路》。文章发布两小时,量突破十万,评论区炸了:

    林老师的故事比还励志!

    看完文章立刻去番茄注册了作者号!

    请问收徒弟吗985中文系毕业,愿意从助理做起!

    我精选了几条留言回复,然后发了一条朋友圈:成立番茄新人基金,每年拿出100万扶持10位潜力作者。详情见公众号。

    这不是作秀。我清楚记得三年前那个在出租屋里绝望刷数据的自己。如果有前辈拉一把,也许能少走很多弯路。

    基金公布一周后,我收到一封手写信。信封里除了一封感谢信,还有一张11.5元的汇款单——那是我在番茄的第一笔收入,被塑封保存得很好。信末写道:林老师,谢谢您给新人机会。这张汇款单陪我度过最难的起步期,现在送给您,希望它能鼓励更多像我一样的人。

    我把这张汇款单装裱起来,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新作者来访,我都会讲它的故事。

    深秋的北京,我受邀参加一个文化产业峰会。台下坐着各大平台高管、知名制片人和投资大佬。我演讲的主题是《短故事的长尾度与宽度》。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坚持写低端的短篇故事,不去写高大上的长篇我扫视台下,我的回答是:在公交地铁上刷手机的普通读者,和坐在咖啡厅看纸质书的文艺青年,谁更需要好故事

    台下响起笑声和掌声。

    短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的即时性和普世性。一个能在三分钟内让人笑或哭的故事,往往比三十万字的长篇更有力量。我点击下一页PPT,显示出我们团队打造的几个爆款IP的数据,而这些故事的长尾价值,正在被影视、动漫、游戏等形态不断放大。

    演讲结束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