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回目光,环顾诸将,宣布道:“那五日后拔营,这一次咱们直接过居延海,穿过戈壁,直奔鞑靼王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将山呼叩首。

    众将一走,朱棣就写了一封密信,让人火速送回京师。

    这信中的内容都是关于前线需要什么支持的。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

    那就是朱棣有些拿不准的问题,他打算询问一下朱瞻墡自己这个好圣孙的意见。

    朱棣在写这一封信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询问一个孙儿如何治国安邦,扶政安民。

    最后,朱棣还提了一嘴,关于科举改革的事宜。

    ——大力支持,皇爷爷举双手赞同!

    ——┗(▔,▔)┛。

    同时他也提到,要再开恩科,扩大招收人才。

    要再开一次春闱之战。

    显然朱棣也是考虑到了,目前国家太需要人才了。

    不只是能做事的人。

    更需要可以来建设的人才。

    信朱棣直接交给了一个锦衣卫,

    “快马加鞭走大同府,不要停,七日内送到。”

    朱棣吩咐道。

    “遵旨——。”

    这种八百里加急。

    就是奔着跑死马去的。

    人死了换人,马死了换马。

    吃喝拉撒都在马上。

    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是很快的。

    要知道唐朝的时候,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六天内就已经送到了华清宫。

    两地相隔三千多里。

    不到六天,唐玄宗就知道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的消息。

    而且这还只是五百里加急。

    还不是后世历朝历代的八百里加急。

    而且到了现在大明朝时期,道路可是更好了,交通也更熟悉了。

    所以这加急的速度只会更快。

    估计都要不了七日,朱棣的信就能送到朱瞻墡御书房的桌子上。

    朱棣走出帐外,眺望着美丽的赛音山达。

    他听着山下四周牧民们的放牧曲调。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朱棣已经在畅想拿下整个蒙古。

    他此时的心中,雄心万丈堪比天高。

    李世民能做得天可汗!

    他朱棣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