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2

    就这样,我与这位野公子通过书信往来,成了知己。

    他每日都会捎来新的习武手记或小幅图样。

    只是自从我与他通信后,那些图样都描绘得十分保守,甚至连衣衫都裹得严严实实。

    足足一个月,看到的都是些正儿八经的练武招式图后,我按捺不住了。

    我给他捎去一封信,文笔哀婉:遥想当年我太祖母戎马一生,未曾得见这等英武男儿,抱憾而终,小女子不才,能否请公子惠赐几幅能展现体魄的图样我好描摹下来,待祭祖时焚予太祖母,也算了却她老人家遗愿。

    他回信只有寥寥数语,外加几个表示无奈的符号。

    但接着,却真的捎来了几幅新的图样,不再是呆板的招式,而是练功间隙的休憩姿态:肩膀宽阔,肤色如玉,锁骨清晰,胸肌饱满,腹肌线条流畅,连手臂上的青筋都描绘得活灵活现,看得我血脉贲张,心神荡漾。

    我嘴角飞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图样收好。

    该死,这古代竟没有留影石这等神奇之物,只能靠手描!

    与他接触久了,我发现他果然有男菩萨的潜质,几乎有求必应。

    于是我不时给他捎去些抽象的文案。

    我:其实小女子乃是深山农户之女,误打误撞习得丹青,三代人省吃俭用才供我来京城求学。无奈囊中羞涩请不起画师,不知公子可否……

    他回信:姑娘之前才说自己是经营绣庄的,让我帮你试穿新做的锦袍!

    信中甚至用了感叹号,看来是真的有些恼了。

    不久前我给他送了一件薄如蝉翼的素色锦袍,说是请他帮忙看看上身效果。

    他收到后说料子太薄,感觉一扯就会坏。

    于是我忽悠他,让他描摹一幅力士裂帛图,特别强调要描绘出衣衫撕裂时,肌肤与布料纠缠的张力。

    那时他刚练功完毕,汗珠尚未拭去,那画面感,啧啧,性张力十足。

    这么好的体魄,不用白不用。

    于是接下来我又陆陆续续给他送了些轻薄透视的纱衣、银线勾边的劲装、珍珠点缀的马甲……

    并指导他描摹时的光影和角度。

    真是狠狠大饱眼福。

    我给他回了一封带着歉意的信。

    他回信:再也不给姑娘送那样的图样了!

    我一看,心头一紧,嘴里的点心都不香了。

    哄人的话张口就来,透过纸笔也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