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天平均产出酒糟1000斤,有人愿意以每斤5厘的单价全部收购。”

    “那么,单酒糟这一项,酒厂一天能增加多少收入,一年365天,又是多少钱?”陈俊生循循善诱地问。

    这么简单的经济账,但凡小学乘法过关的都能轻松应对,当然难不倒做过初中学习委员的徐会计:“一天5块钱,一年是1825。”

    说实话,每天5块钱的增收项,对于偌大的全粮液酒厂而言,蚊子腿都算不上,但1825一年的话,却又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

    毕竟徐艺璇每月工资也才42块6毛。

    另外她也清楚,近几年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在加速朝着经济建设方向转移,各大国营厂也相应的开始猛抓经济指标。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部分思维超前,敢为人先的“机会主义者”来说,只要能洞察“风向”,大概率就能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徐艺璇略作思忖后,认真地看了陈俊生几眼:“所以说,你来找我弄批条,是打算以个人名义,出资收购我们厂里的酒糟?”

    “没错。”

    陈俊生也不隐瞒,大方地承认:“如果可以的话,厂里的酒糟,有多少算多少,我全都要。”

    徐艺璇原以为陈俊生只是想弄个几百斤去卖钱,没想到他胃口这么大,居然想“全都要”。

    其实徐艺璇前两天跟她爸提了一嘴这个事儿,说是有个初中同学想从厂里拉点酒糟回去喂猪,给他写个批条行不行?

    老徐当时就问:“男同学女同学?”

    徐艺璇如实回答:“男同学”。

    老徐就说:“批条的事你自己看着办,不过最好是先带他来跟我见一面再说。”

    这话说得……

    徐艺璇想了想,犹豫着对陈俊生说道:“批条我可以帮你弄,但是……”

    “但是什么?你不妨直说。”

    陈俊生很有耐心,他以前跟领导打交道,最怕听到“但是”这两个字。

    因为人家话锋一转,就意味着前面答应的那些都要作废,后面提出的“条件”才是重点。

    “咚咚咚。”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旋即只见周小花笑盈盈地探身进来:“艺璇,陈俊生,你们还在谈啊?到饭点咯,该去食堂打饭吃了。”

    “嗯。”徐艺璇微笑点头,然后拿出两张饭票:“你跟我和小花一起去吃饭吧,边吃边聊。”

    “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