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塞回她手里,"咱们现在就靠老李头和几个老木匠敲敲打打,一天最多让十套。

    要接三百套的单,得招新人。"他扫了眼围在晒谷场边的年轻人——小记攥着根铁丝在地上画圈,二柱蹲在石头上磨凿子,眼睛发亮。

    "就挑这些机灵的。"他冲小记招招手,"小记,你不是总拆家里的铝锅研究吗?

    明天起你当加工组的学徒。

    二柱,你力气大,负责拉风箱。"他转向苏清棠,"清棠,你得帮我教他们看图纸。

    这些孩子认字不多,你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讲。"

    苏清棠把垂到眼前的碎发别到耳后:"我试试。

    明早去村小学,我用黑板画给他们看。"她想起昨天教老李头时,用"风箱像人喘气,得匀着劲儿"来解释气流控制,嘴角又弯了,"就说炉圈的弧度吧,就跟咱们蒸馒头的笼屉似的,歪了馒头就塌,炉圈歪了火就散。"

    陈砚之乐了:"清棠老师这是把物理课上成了生活课,我前世读大学时教授都没你会讲。"

    加工组的第一堂课在村小学的破教室里开了。

    苏清棠站在黑板前,用炭笔勾出炉圈的结构图,旁边画了个咧嘴笑的馒头。"看这儿,炉圈的弧度要跟锅底严丝合缝,就像馒头和笼屉——"她敲了敲黑板,"要是留缝儿,火就从缝儿里跑了,烧火的人得加柴,可馒头还是蒸不熟。"

    小记举着手蹦起来:"我知道!

    我奶奶蒸馒头总说笼屉歪了气儿散了,原来跟炉圈是一个理儿!"

    二柱挠着后脑勺:"那焊接的时侯要注意啥?

    我昨天看李叔焊炉圈,火星子乱溅。"

    苏清棠刚要说话,陈砚之从教室后门探进头:"焊接温度!"他晃了晃手里的旧温度计,"铁要烧到橘红色,这时侯焊才结实。

    要是烧得太红——"他比划了个融化的手势,"铁就软得像面条,焊不牢;要是烧得不够——"他敲了敲自已的脑门,"就跟咱们煮夹生饭,吃了胃疼。"

    教室里爆发出哄笑。

    苏清棠看着陈砚之眉飞色舞的样子,突然想起他说的"前世女科学家"——原来他说的"强",不是要她站在多高的地方,而是要她把学问揉碎了,放进别人的日子里。

    第一批炉圈交付那天,陈砚之跟着板车去了东河村。

    他蹲在村口看村民安装,心里正美呢,突然听见后院传来嚷嚷:"张婶子家的炉圈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