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要紧的东西。

    她指的是三天前老秦塞给他的碎尸案档案。

    最底层那张泛黄的指纹比对表上,三十年前第一起案件的现场血指印,和周正国去年捐建孤儿院时留下的备案指纹,有七处特征点完全重合。

    陈默没说话,转身往停车坪跑。

    他知道晚晚在想什么——冷链车可能运的是货物,但周正国的书房里,藏着货物的来源清单。

    周宅的铁艺门在深夜泛着冷光。

    陈默蹲在墙根,用痕检箱里的微型摄像头扫过门柱。

    监控探头的红灯每十七秒闪一次,和他记忆里周正国的习惯吻合——这个表面慈善的男人,连安防系统都保持着二十年前在福利院当护工时的规律。

    十七秒。他低声说。

    林晚秋点头,指尖快速敲击手机调出周正国的日程表:今晚八点他应在慈善晚宴致辞,可现在才九点半,按惯例还要应酬两小时。

    足够了。

    陈默戴上橡胶手套,从工具箱里摸出L型开锁器。

    门闩是老式弹子锁,他记得周正国总说机械的才可靠,却不知道这反而成了破绽。

    三秒后,锁舌咔嗒弹出。

    两人猫着腰溜进庭院。

    桂树的影子在地上织网,陈默的鞋尖避开每块松动的青石板——这些他再熟悉不过,十三岁到二十二岁,他在这宅子里住了九年,每天凌晨四点替周正国擦皮鞋时,早把每块砖的声响记进了骨头里。

    书房在二楼西头。

    林晚秋贴着墙根先上,陈默跟在后面,目光扫过走廊的红外感应装置。

    他数到第三块装饰画时停住,抬手比划:画框偏移了两厘米,周正国今早出门前应该检查过安防。

    林晚秋摸出随身携带的法医物证袋,里面装着半片从407B病房带出来的带血纱布。

    她把纱布按在感应区,暗红的血迹正好覆盖住红外射线——这是周正国最得意的生物识别,他总说血比电子更诚实。

    感应灯没亮。

    陈默推书房门的手在发抖。

    门后是他二十二岁生日那晚的记忆:周正国拍着他肩膀说小默,你该去读警校,转身时西装口袋露出半张照片,照片里的小女孩扎着羊角辫,和妹妹走失前穿的红棉袄一模一样。

    保险柜嵌在书架背后。

    陈默踮脚摸过第三排《资治通鉴》的书脊,第二十七本的书角有个细微的凹痕——这是他去年替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