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3章

    可实际上,是她在最深的心底里存了一丝疑影、是她恐惧荀应淮的临死之言说的是魏承。

    说到底,是她怕自己被辜负,是她不够信任魏承。

    她盯紧魏承的眼睛,像是在忏悔,也像是想从他的眼中获取力量。

    是我的错,如果我能坚定的相信您的为人、如果我能提早一点和您沟通、如果我能让您早点发现书言他们在害您、如果我——

    可是,现在我更高兴。魏承打断她的话,你长大了,你把我曾经教你的话都记住了。这样,我才最高兴。

    他好像真的很高兴,说话时眼睛里都是光。

    温澜不忍去看魏承开心的神情,她闭目摇头,自责道:您不用安慰我,是我做得不够好。如果我能再调查的快一些......

    魏承劝道: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细作行事有时不需要实证,只需要疑心便可定罪,这是细作的悲哀。可矛盾的是,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其他活着的所有人。

    所以丫头,别以为是你破不了诛心之局,这是细作的宿命,是我没福气破开命局。

    这句话如同以字为针、以血为线,穿针引线般一句一句地刺入温澜的心中。

    有疑心便可杀之,她一直都知道。

    从此案开始她最怕的也是这诛心,所以她在心痛的同时,她又不服气的抬起头,用求知的眼神望着魏承的眼睛,沉声问:可这样,是对的吗

    魏承语塞。

    温澜便继续说道:献玉者不得自由,一辈子都在为了兆国把自己活成了‘别人’。战士的牺牲,是付出鲜血与生命,而细作的牺牲,除了要付出鲜血和生命,还要付出灵魂。

    细作,生于暗处,存于暗处,死于暗处,一生无名。

    难道这样还不够还要让他们的生死形成宿命因身在暗处不得深查,所以,疑心便与实证有了同样的力量,生与死就只在人心暗处的一念之间

    这样真的对吗这样死于疑心的牺牲,看似保护了更多人,可实际呢是真的有意义的吗

    过往数十年、为疑心而死的人,是甘心的吗是应该的吗

    温澜剖胆倾心地问了一串问题,奈何魏承竟一字不答的沉默着。

    于是这句有疑心便可杀之的言论、就如刺绣一般紧紧地绣在了温澜的心口,让她拔不掉、甩不开。

    她不甘心的最后说了一句话,有那么多人都没回到故里,您福气深厚,眼看着就差半年就能回兆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