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李法医的放大镜在缝纫机钢齿上停留了足有三分钟,金属缝隙间卡着的人体组织碎屑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

    那是皮肤表皮的角质层,带着极细的缝纫机油渍。

    一、双重身份的裂痕

    陈警官,你来看这个。

    李法医将两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对比,左侧是林秀芳的皮肤切口,边缘有

    0.3

    毫米的锯齿状毛边,这是家用缝纫机常见的误差;但右侧张彩霞的切口,整齐得像是医用手术刀,角度完全吻合腹外斜肌的纤维走向。

    陈立文盯着显微镜里的纹路,突然想起钟建国在废墟说的

    净化

    二字。他翻开从钟建国住所搜到的日记,1979

    年

    2

    月的页面上墨迹斑驳:阿强的喉咙被裁缝刀划开时,那个越南女人的辫子上别着木棉花发卡,和周小惠的一模一样......

    下午,他带着小李来到市立医院档案室,泛黄的退伍军人登记表上,钟建国的职业栏写着

    卫生员(缝纫特长),1979

    年

    3

    月的嘉奖令注明:在谅山战役中,用裁缝刀完成

    12

    例紧急解剖,成功提取敌军情报胶囊。

    附页的战场照片里,年轻的钟建国蹲在帐篷里,面前摆着染血的缝纫机

    ——

    那是从越军据点缴获的战利品。

    这种缝纫机的针距是

    3.2

    毫米,

    小李指着照片,和案发现场的皮肤针脚完全一致。

    他突然压低声音,1981

    年钟建国复员时,评语写着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女性缝纫工作者存在认知偏差

    。

    二、针织厂的幽灵

    白云针织厂的废墟在春日阳光里显得格外凄凉,断墙上的

    安全生产

    标语已褪成灰白色。陈立文蹲在瓦砾堆里,指尖划过一块烧焦的布料,经纬线间嵌着细小的磷粉颗粒

    ——

    和张彩霞指甲缝里的残留物相同。

    1984

    年

    9

    月

    30

    日,

    看门人老周突然开口,钟建国值夜班,说要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