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种种非人虐待,为之悲叹不已。

    苏轼这么一个许多后世人的偶像,就被你们生生折磨成这个模样!

    苏允悲痛道:“九十二叔,家父苏林,家母李氏,在眉山苏氏中排行

    千里报恩(已经签约,放心收藏!)

    苏轼顿时喜道:“果然是五十三哥的后人,五十三哥跟五十三嫂近来如何,你又怎么到了汴京,其他族人有来的么?”

    面对苏轼的激动,苏允却是显得颇为平静,一一回答道:“九十二叔,父亲与母亲已经在十年前先后去世。

    小侄前来汴京,是来找九十二叔您的。

    至于其他的族人么,嗯,路途遥远,他们暂时不来,但却是十分想念您的。”

    苏轼虽然十分浪漫,但并非不通人情世事之人,闻言顿时黯然神伤。

    是啊,都这般境地,就算是族人,哪有不躲得远远的,免得被自己所连累,要怪就怪自己行事不端吧!

    随即苏轼惊道:“五十三哥与五十三嫂竟是十年前便去世了么?”

    苏允点头道:“是。”

    苏轼唏嘘不已,随即想到一事,道:“苏允你应该才十来岁吧,那十年前你父母去世,你跟谁一起生活的?”

    苏允笑道:“九十二叔不用担心,虽然小侄父母早逝,但有族人照料,生活虽然艰苦了些,但也已经长大成人。”

    苏轼一听更是替苏允伤身世。

    苏允说得轻松,这话的意思其实是:父母去世后,他便孑然一身。

    不到十岁的年纪,便要靠自己艰难度日。

    而所谓的族人照料,无非是过年过节族里给点米面,不让外姓人欺负罢。

    至于什么读书教诲之类的,却是全都没有的。

    苏轼想及至此,原本在御史台遭受的非人待遇之后的忧惧反而淡了些。

    眼前这孩子,比自己可苦多了!

    苏轼温声道:“苏允,你此次前来汴京,所为何事?”

    苏允道:“当年父母亲临终之前,都跟我提起过当年九十二叔家的恩情,说若是九十二叔家但有需要,我苏允便要以涌泉相报。

    一个多月前,我在眉山听到九十二叔被陷害之事,而族里也没有什么动静,于是便自己赶来汴京,看看九十二叔有没有用到我的地方。”

    苏轼吃惊道:“你自己一个人从眉山来到的汴京?”

    从蜀中到汴京,路途遥远,艰险十足,不说路上的匪患强人,就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