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量与萃取率的最佳平衡点。

    又失败了。某天傍晚,薛子游看着机器人第7次把瑰夏咖啡煮成焦苦液体,忍不住揉乱头发。萃取系统的PID温控模块总是出错,水温在92度到96度之间跳变,导致每杯咖啡的风味都不稳定。

    吴菲菲没说话,递给他一杯自己手冲的耶加雪菲。柑橘香混着茉莉花香在舌尖绽放,她忽然说:我在巴黎遇到过一个老咖啡师,他说每颗咖啡豆都有自己的脾气。机械臂可以精准到0.1克,但温度控制需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耐心。

    我们在做机器人,不是手冲咖啡比赛。薛子游皱眉,用户需要的是稳定输出,不是情怀。

    但用户喝的是咖啡,不是数据。吴菲菲调出传感器记录,你看,当水温达到94度时,咖啡豆的有机酸和多糖分解最平衡,但这个过程需要机械臂有0.5秒的停顿——就像手冲时的闷蒸,给咖啡粉呼吸的时间。

    薛子游愣住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执着于技术参数,却忽略了咖啡作为饮品的本质是情感传递。就像导览功能不只是路线规划,更需要根据游客的年龄、步速调整讲解节奏,让科技带着人文的温度。

    他连夜修改了萃取系统的控制逻辑,在水温达到峰值时加入闷蒸停顿,同时让机械臂的动作更接近人类咖啡师的手势——粉碗摇晃的幅度、压粉时的手腕转动,这些曾经被视为多余的动作,如今成了程序里的关键参数。

    当机器人第8次制作咖啡时,浓郁的莓果香扑面而来。吴菲菲尝了一口,眼睛弯成月牙:这次有点儿坚果尾韵了。不过导览模块呢昨天在颐和园测试,它对着石舫说了三段《水经注》,把小朋友都讲困了。

    第三章

    突破·暴雨中的调试

    突然遭遇了暴雨。薛子游和吴菲菲带着测试样机来到景点,验证极端天气下的导览功能。红墙黄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机器人的避障雷达突然发出蜂鸣——台阶上的青苔让防滑算法出现误判。

    糟糕,地感传感器在湿滑路面的识别率下降了30%!薛子游盯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流,暴雨打在他的雨伞上噼啪作响。机器人在殿前的汉白玉台阶上摇晃,语音讲解突然卡顿,原本准备的讲解词变成了机械的电流声。

    吴菲菲冲进雨里,蹲在机器人身边。她发现雨水渗入了足部的压力传感器,导致步态算法出错。把导览模式切换成亲子模式!她大声喊,用故宫里的小怪兽故事吸引游客注意力,同时启动足底防滑涂层!

    薛子游迅速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