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西西将箱子拿在手上掂了掂,重量还不轻,昨天朱月玲打开的时候她看了一眼,里面藏了不少好东西。
从空间货架上拿出一把多功能瑞士刀,在里面的各种工具里挑选了一根长条形的,在小铜锁上一阵摆弄,三下两下就把铜锁撬开。
箱盖掀开时,雕花铜扣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另一页是原主的户口页,显示已迁出。
这年代下乡户口是要迁过去落户的,原主跟着宋家人以知青的身份下乡,户口自然便从叶家迁走,和宋家人一起迁到了青禾村。
另一本户口本是朱月玲母子三人的。
紧挨着户口本的是一本黄色的存折,存折户主是“叶西西”。
翻开泛黄的纸张上,存折的第一笔是500块的存款记录——那是叶和平的抚恤金,原主从来没有见过,剩下的就是每个月的补助30元钱。
叶西西翻到存折的最后一页,金额:0元。
原来全部金额已经取出。
看下时间,每个月初抚恤金刚下来,隔天就被朱月玲取出。
还真是迫不及待呢。
除了这些,第二层里占体积最大的就是一捆又一捆厚厚的纸钞了,叶西西数了,一捆是100张,1973年纸钞最大的面值是10元,一捆就是1000元。
叶西西仔细数了一下,箱子里的纸钞整整有33捆,也就是33000元钱!
这里面有20000元的积蓄是蒋素心和叶和平留下的,加上叶和平的抚恤金和两年半补助金共1400元。
剩下的钱就是朱月玲自己的积蓄了,居然有11600多元钱。
看着成捆成捆的钞票,叶西西简直乐开了花。
不过以朱月玲每个月30元钱的工资,就算加上朱玉瑶在肉联厂和朱明轩在纺织厂的工资,也不可能有一万多的积蓄。
说到朱玉瑶和注明轩的工作,叶西西不得再一次感叹原主就是脑残。
叶和平死后原本纺织厂的工作说好了给她,结果她上班还没多久,朱月玲三言两语她就把工作让给了朱明轩。
后来原主嫁入宋家,宋家帮她在肉联厂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朱月玲在她面前装可怜哭了两句,她又把到手的铁饭碗让给了朱玉瑶。
朱月玲母子三人都有工作,每个月拿着加起来90多元钱的工资,朱玉瑶还时不时从厂里拿些便宜猪肉回家,日子过得不知道多滋润。
可是朱月玲再次和她哭
叶西西将箱子拿在手上掂了掂,重量还不轻,昨天朱月玲打开的时候她看了一眼,里面藏了不少好东西。
从空间货架上拿出一把多功能瑞士刀,在里面的各种工具里挑选了一根长条形的,在小铜锁上一阵摆弄,三下两下就把铜锁撬开。
箱盖掀开时,雕花铜扣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另一页是原主的户口页,显示已迁出。
这年代下乡户口是要迁过去落户的,原主跟着宋家人以知青的身份下乡,户口自然便从叶家迁走,和宋家人一起迁到了青禾村。
另一本户口本是朱月玲母子三人的。
紧挨着户口本的是一本黄色的存折,存折户主是“叶西西”。
翻开泛黄的纸张上,存折的第一笔是500块的存款记录——那是叶和平的抚恤金,原主从来没有见过,剩下的就是每个月的补助30元钱。
叶西西翻到存折的最后一页,金额:0元。
原来全部金额已经取出。
看下时间,每个月初抚恤金刚下来,隔天就被朱月玲取出。
还真是迫不及待呢。
除了这些,第二层里占体积最大的就是一捆又一捆厚厚的纸钞了,叶西西数了,一捆是100张,1973年纸钞最大的面值是10元,一捆就是1000元。
叶西西仔细数了一下,箱子里的纸钞整整有33捆,也就是33000元钱!
这里面有20000元的积蓄是蒋素心和叶和平留下的,加上叶和平的抚恤金和两年半补助金共1400元。
剩下的钱就是朱月玲自己的积蓄了,居然有11600多元钱。
看着成捆成捆的钞票,叶西西简直乐开了花。
不过以朱月玲每个月30元钱的工资,就算加上朱玉瑶在肉联厂和朱明轩在纺织厂的工资,也不可能有一万多的积蓄。
说到朱玉瑶和注明轩的工作,叶西西不得再一次感叹原主就是脑残。
叶和平死后原本纺织厂的工作说好了给她,结果她上班还没多久,朱月玲三言两语她就把工作让给了朱明轩。
后来原主嫁入宋家,宋家帮她在肉联厂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朱月玲在她面前装可怜哭了两句,她又把到手的铁饭碗让给了朱玉瑶。
朱月玲母子三人都有工作,每个月拿着加起来90多元钱的工资,朱玉瑶还时不时从厂里拿些便宜猪肉回家,日子过得不知道多滋润。
可是朱月玲再次和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