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周无人,趁天没亮,再下去一次。

    往返三次后,我们共打捞上来十二件瓷器:有瓶、碗、盘,甚至还有一个造型奇特的小壶。全部用海草包裹好,藏在船舱底部。

    回程时,东方已经泛白。我们决定先把宝贝藏在周志远住的地方——民兵营房平时没人去,比较安全。

    得找个懂行的看看。我小声说,生怕隔墙有耳,你认识可靠的古董商吗

    周志远沉思片刻:县文化馆的陈馆长是这方面的专家,为人正直。我可以联系他。

    两天后,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悄悄来到营房。陈馆长一看到那些瓷器,眼镜后的眼睛立刻瞪大了。

    这......这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外销瓷!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青花盘,看这釉色,这画工,绝对是官窑出品。

    他告诉我们,这很可能是古代沉船的货物,被台风掀开了覆盖的泥沙。经过仔细鉴定,他给出了一个让我头晕目眩的数字:完整器市场价在每件五百到一千元之间。如果成套出售,价格更高。

    五百元!在月工资几十元的八十年代,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建议你们委托我分批出售,陈馆长推推眼镜,避免引起注意。我可以抽一成佣金。

    周志远看向我,示意我决定。我深吸一口气:陈馆长,我们信任您。不过希望能尽快出手几件,我们有些急需用钱的地方。

    理解。他点点头,挑出三件品相较好的,这些我下周就能找到买家。其余的需要时间。

    陈馆长走后,我和周志远面面相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按约定,收益我们对半分。我认真地说。

    他却摇头:位置是你提供的,你七我三。

    没有你的装备和潜水技术,我根本拿不到。我坚持道,五五分,不然我不接受。

    最后我们达成六四分的协议。按陈馆长的估价,即使只卖出三件,我也能分到近千元——第一桶金!

    然而,我们都没注意到,不远处的树丛后,赵美芬正死死盯着营房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嫉妒和疑惑的光芒。

    当天晚上,我正在规划如何使用这笔意外之财,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警觉地抓起木棍,我轻声问:谁

    是我。周志远的声音,开门,有急事。

    他脸色凝重地进来,反手关上门:赵有才可能知道了瓷器的事。刚才我去民兵营房,发现有人翻动的痕迹。

    我心头一紧:少了什么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