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们发现亩产不佳后,便放弃了推广,只把这种作物当成点心来培育。可他们却不知道,土豆这玩意适合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区种植。”

    秦良玉微微一愣,“什么……什么低纬度、高海拔?”

    楚轩扯了扯嘴角,刚才说得兴起,竟把海拔维度这种现代词语说了出来……

    接下来他又向秦良玉解释了什么叫维度,什么叫海拔,听得秦良玉一脸懵逼。

    但这并不妨碍她理解楚轩话里的意思,简而言之,这玩意只要在四川寻高山区域种植就行。

    高山在北方和沿海区域不好找,但在这四川地界,随处都是。

    “既如此,我稍后就命人种下一批试试,这储藏方式你又该如何解决?农书记载,土豆放久了会发芽、发青,吃了会中毒……”

    秦良玉虽然嘴上还在计较储存的问题,但心里其实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毕竟亩产超水稻五倍,已经可以掩盖大部分缺陷了。

    “这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楚轩抬脚蹬地,“窖藏,沙土掩埋,切片晾干,储存得当可以撑到来年开春,除此之外就要配合玉米和番薯了……”

    楚轩一边说着,秦良玉一边着人记录。

    虽然玉米和红薯至迟在隆庆、万历年间便已进入中国,但它们也没能在崇祯大灾中拯救大明。

    主要原因是这两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因此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再加之明末土地兼并严重,玉米,番薯不耐寒,不易过冬,地主更倾向于种植稳妥耐保存的作物。

    而到崇祯年间,全球进入小冰河时期,再想推广种植玉米和红薯,无论从自耕田存量还是从时间上来说,都已经来不及了。

    楚轩和秦良玉这次会谈一直持续到黄昏。

    直到一旁的陈圆圆饿到肚子咕咕叫,秦良玉才笑着拍了拍脑门,

    “哎,光顾着正事,都忘了你们长途跋涉这么久,来人,上菜!把我的陈酿绍兴女儿红端上来!”

    经过这半天的交谈,秦良玉现在越来越欣赏眼前这位少年了,弱冠之年竟有如此学识。

    对方不但精通农学,竟还对火器颇有研究,所学甚杂,涵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

    她却不知,土豆番薯这些穿越必修课,不过是楚轩前世的闲暇时的爱好。

    酒桌上,众人推杯换蛊。

    秦良玉随口问了句:“不知楚公子可曾婚配?我有一小女,名唤马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