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如今的朝上,势力分布可以如此看。

    自己作为文官之首,领着一群文臣算是一股势力,太师着武将算是势力。

    国师乐呵呵的,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宰相也看不出他的脑回路。

    主要在于平南王与宁王。

    平南王,镇守南疆,权柄极大,宰相看到,他已然出列,决心劝谏。

    可是这宁王!先是和太后接触,而且据说还胸有大志!

    交好各个官员,尤其是安京的官员权贵!

    安京,等会!

    宰相想到了一个人,安京伯。

    此前安京伯遭贬,纠其缘由,不外乎既为外戚,又出自勋贵,为君王所忌。

    而宁王,势力比平南王大,一直以来都有贤明,比平南王更得人心,还有仙道兽神道扶持,更有丝州织造府的财力,差一点就当了皇帝。

    越想越恐怖!

    宰相曾见过一些总督,无一不是口称宁王仁义,赞不绝口,对于下属和门客也极其宽容,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宁王收拢人心,又是何目的?

    杨烨定是发现了诸王弊病,想一步步削减诸王的势力,但又不能过于激进,将本来没有叛意的诸王逼反,所以想出了这个计策。

    用自身的污名来引诱心有不臣蠢蠢欲动的诸王,只要露出马脚,便以雷霆之势擒拿。

    至于平灵王被问罪,很可能只是杨烨与其商定的计策。

    宰相仔细调查过,市井虽然全是杨烨强抢平灵王之女险些将其逼死的流言,却并没有人目击到东厂厂卫掳掠。

    那鹰犬的形象,抢了人根本不可能迅速逃离作案现场,这一切,必定都是假的!

    宰相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只需细细观察平南王与宁王的举措,加以分析,上奏陛下,便可表忠心,说不定还有功。

    只见平南王出列,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疏通源头;何况陛下你呢?”

    这个劝谏很有水平,并没有戳破几天前的龌龊事,只是以树木生长、泉水流通来比喻君王治国。

    根不够深的树木,无法茂盛,源头不通的泉水,无法长流,德行不够的君王,无法让国家安定。

    并没有指着鼻子骂杨烨昏庸无道,必须要怎么怎么样,而是淡淡地讲道理,这样的劝谏,反而容易让人接受。

    宰相思虑,平南王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杨烨做了这种罪大恶极的事情,还用最稳妥的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