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是她惯用的圆体,却在
三
字末笔顿出了李承煜特有的活血勾。
她突然想起魂穿前正在研究的唐墓女医官文献,立刻翻开电脑里的资料文件夹。在标注
未公开
的子文件夹中,赫然躺着张照片:女医官陪葬的银针袋里,除了三棱针,还有半片用礬水画着合欢花的绢帛
——
那正是她留给李承煜的解剖课笔记残页。
下课铃响起时,程小禾抱着解剖图走向博物馆。展柜里的碘伏瓶被射灯照亮,七彩光晕在玻璃上流转,像极了李承煜瞳孔里的星光。她在留言簿上写下:或许医者仁心本就是条贯通古今的经脉,而我们都是在时光里施针的人。
笔迹刚劲,小指微翘,与《女医侍疾图》中李青梧握笔的姿势一模一样。
回到宿舍时,床头的手机正在播放《国家宝藏》片段,解说员的声音温柔响起:这件唐代银锁片,内侧刻着的
禾
与
煜
字,或许记载着一位女医官与太医令的故事...
程小禾摸向枕头下,竟摸到个冰凉的物件
——
那枚刻着
李
字的玉坠,正躺在她的解剖刀旁,玉质温润,仿佛还带着千年前长安的月光。
她忽然明白,那场魂穿不是梦。当现代医学生的指尖与唐代太医令的指尖在历史长河中相触,当碘伏瓶的七彩光晕与银针的冷光在时光里重叠,所谓医者仁心,从来都不止是课本上的字句。就像解剖台上那具女医官骸骨腕间的银锁片,就像博物馆展柜里的碘伏瓶,它们都在无声地证明:有些相遇跨越生死,有些传承永不褪色,而那些未说出口的情愫,早已随着甘草汤的回甘,熬进了千年的医心脉络里。
三
字末笔顿出了李承煜特有的活血勾。
她突然想起魂穿前正在研究的唐墓女医官文献,立刻翻开电脑里的资料文件夹。在标注
未公开
的子文件夹中,赫然躺着张照片:女医官陪葬的银针袋里,除了三棱针,还有半片用礬水画着合欢花的绢帛
——
那正是她留给李承煜的解剖课笔记残页。
下课铃响起时,程小禾抱着解剖图走向博物馆。展柜里的碘伏瓶被射灯照亮,七彩光晕在玻璃上流转,像极了李承煜瞳孔里的星光。她在留言簿上写下:或许医者仁心本就是条贯通古今的经脉,而我们都是在时光里施针的人。
笔迹刚劲,小指微翘,与《女医侍疾图》中李青梧握笔的姿势一模一样。
回到宿舍时,床头的手机正在播放《国家宝藏》片段,解说员的声音温柔响起:这件唐代银锁片,内侧刻着的
禾
与
煜
字,或许记载着一位女医官与太医令的故事...
程小禾摸向枕头下,竟摸到个冰凉的物件
——
那枚刻着
李
字的玉坠,正躺在她的解剖刀旁,玉质温润,仿佛还带着千年前长安的月光。
她忽然明白,那场魂穿不是梦。当现代医学生的指尖与唐代太医令的指尖在历史长河中相触,当碘伏瓶的七彩光晕与银针的冷光在时光里重叠,所谓医者仁心,从来都不止是课本上的字句。就像解剖台上那具女医官骸骨腕间的银锁片,就像博物馆展柜里的碘伏瓶,它们都在无声地证明:有些相遇跨越生死,有些传承永不褪色,而那些未说出口的情愫,早已随着甘草汤的回甘,熬进了千年的医心脉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