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大四开学后,我正式成为林教授的研究生。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已经可以提前开始研究工作了。

    王浩,你的研究方向我们已经确定了。林教授在办公室里说道,主要研究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和转化策略。

    这个方向正合我意。我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学实践,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研究。

    我开始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我也在补习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

    王老师,你怎么总是问我们学数学的感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

    因为我在做研究,想了解你们的真实想法。我如实说道,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很配合我的研究,经常和我分享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和感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指导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理解抽象概念时有困难,但对具体的图形和实例理解得很好。

    这个发现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初的学习经历。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开发一套专门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教授,他很感兴趣:这个思路很好,你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实验,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很令人鼓舞:使用新方法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浩,你的研究很有价值。林教授看了我的阶段性报告后说道,这个成果可以整理成论文,投稿到核心期刊。

    大四下学期,我的毕业论文《基于认知特点的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研究》顺利完成。论文中,我详细分析了学困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具体-抽象渐进式教学模式。

    答辩那天,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位评委老师。

    请简要介绍你的研究内容。答辩主席说道。

    我点击PPT,开始我的汇报:各位老师,我的研究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数学的潜力,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

    二十分钟的汇报结束后,评委们开始提问。

    你的研究样本有限,如何保证结论的普适性一位老师问道。

    您说得对,这确实是研究的局限性。我诚恳地回答,我计划在研究生阶段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验证结论。

    你认为这种方法的推广前景如何另一位老师询问。

    我认为前景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