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无数或新或旧、或线装或卷轴的典籍。这里便是全真教作为玄门正宗的底蕴所在!

    虽然历史底蕴或许不如龙虎山天师府那般悠久绵长,但作为当今天下武林执牛耳的句集注》、《近思录》亦赫然在列,就连佛门宝典《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也占据了整整几排书架。

    面对这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思想宝库,鹿清笃感觉自己像一个在沙漠中跋涉已久的旅人,骤然发现了一片绿洲清泉!

    什么处罚,什么禁令,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寻了个临窗光线好的位置,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鹿清笃前世养成的习惯,他身边备好了纸笔,读到精彩处、疑惑处、感悟处,便随手记下心得。

    历代先贤大德的思想精华,透过泛黄的书页,跨越时空,在他脑海中激荡、碰撞,迸发出绚烂夺目的智慧火花。他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了每日雷打不动的打坐练气。

    毕竟什么武学什么内功,那点微末内力,在这浩瀚道海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转眼间,半月时光悄然而逝。

    这一日,鹿清笃的目光落在了《金刚经》上。

    他并非刻意寻佛经来看,只是随手抽取,他饶有兴致地尝试用这数月来浸润的道家思维,去解读这部佛门至高经典。

    当读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时,他心中猛地一动。

    在道家语境中,“道”是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本体。那么,这里的“如来”,是否也可理解为那超越一切形相、不可言说的终极“大道”本身?并非特指释迦牟尼其人,而是那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宇宙真谛?

    如此一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便与《道德经》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遥相呼应!都是在阐述那至高真理无法被具象化描述,一切可被感官认知、语言定义的表象,都非其永恒不变的本体!而“见诸相非相”,即看破表象直指本质,方能“见如来”见大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一道前所未有的灵光如同闪电般劈开他思想的混沌!佛经道典,看似路径迥异,言语不同,其指向的终极真理,竟如此殊途同归!王重阳祖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