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告。

    我将她手写的数据逐条录入电脑,发现其中藏着惊人的规律——

    每月初三、十八的潮汐变化,竟与鲈鱼的觅食高峰期高度吻合,这和我用流体力学模型推导的水流扰动结论不谋而合。

    你看这个。周梅指着某页笔记,铅笔标注的暴雨后鲶鱼靠岸旁,画着歪歪扭扭的水流示意图,我总觉得水里的动静和刮风下雨有关系,就像......

    她突然顿住,耳根泛红,像你们说的什么场

    力场!我激动得差点打翻水杯,水体环境就是一个复杂的力场,气压、水流、温度都是变量!

    灵感如粒子对撞般迸发,我抓起笔在白板上飞速演算,公式与图表交织成网。

    周梅安静地坐在一旁削苹果,果肉的清香混着茉莉香,在晨光里晕染开来。

    当我们把两组数据交叉验证时,奇迹出现了。

    原本波动剧烈的鱼群活跃曲线,在加入潮汐参数后,竟呈现出惊人的规律性。

    周梅的手指轻轻点在屏幕上:这里,2018年7月12日,我钓了十七条鲫鱼,那天正好是小暑,气压......

    她的声音突然哽咽,我这才发现她眼眶泛红。

    那天是我丈夫忌日。她别过头去擦眼泪,他走后,我总觉得他变成了湖里的鱼,在某个角落看着我。

    我不知如何安慰,只能笨拙地递过纸巾。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打破了这份沉重的静谧。

    data-faype=pay_tag>

    但钓鱼圈的质疑声并未停歇。渔界老炮在直播中公开嘲讽:数据漂亮有什么用有本事实战啊!

    弹幕纷纷刷屏附和,甚至有人扒出我实验室项目失败的旧闻,将我贬为学术混子。

    接受挑战。周梅突然说,眼中闪着锐利的光,下周六,就在青雀湖,公开比赛。

    她转身从柜子里翻出珍藏的鱼竿,碳纤维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用你的算法选钓点,用我的经验配饵料,咱们让他们看看。

    备赛的日子里,我们像精密运转的双生齿轮。

    我用气象卫星数据构建三维水体模型,她则跑遍全城收集不同水域的鱼食偏好。

    有一次为了验证某种藻类对草鱼的吸引力,我们在水库蹲守整夜,她披着我的外套打瞌睡,睫毛在月光下投下细碎的影子。

    比赛当天,青雀湖围满了人。

    渔界老炮戴着标志性的鸭舌帽,举着手机直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