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兴办学校,让贫困的孩子也能读书。你在朝廷,影响力更大,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两人相视而笑,当年的理想依然没有改变。

    第十章

    赵铁生在京城住了十天,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他们不仅叙旧,还讨论如何为民造福的问题。

    临别时,赵铁生拉住江文轩的手:文轩兄,这次在京城,我见识了朝廷的复杂。你要小心,官场如战场,处处都要谨慎。

    我知道。你也是,在地方为官,更要清正廉洁。

    一定。我们约定,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坚持初心,为民造福。

    好!两人击掌为盟。

    送走赵铁生后,江文轩继续在翰林院专心工作。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又过了几个月,朝廷下达了一个重要任务:编修《大清通史》。这是一部记录本朝历史的重要史书,规模宏大,需要集合全国最优秀的史学家来完成。

    江文轩因为在史书编修方面的出色表现,被选入编修组,负责其中一个重要章节。

    这是朝廷对你的信任。孙学士说道,《大清通史》将会传之后世,每一个字都要负责任。

    学生定当尽心尽力。江文轩郑重地回答。

    data-faype=pay_tag>

    编修工作开始后,江文轩投入了全部精力。他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许多当事人,力求记录的内容真实可信。

    在编写过程中,江文轩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官方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显然是为了美化某些人物而篡改的。

    面对这种情况,江文轩陷入了矛盾。如果按照官方记录来写,就违背了史学家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写出真相,可能会得罪一些权贵。

    经过深思熟虑,江文轩决定坚持原则,按照事实来写。

    史书是要传给后世的,我们必须对历史负责。他对同事们说道。

    有些同事担心会惹祸上身,劝他谨慎一些。但江文轩坚持己见,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记录真相。

    果然,当初稿交上去后,引起了一些争议。某些被记录的权贵对内容不满,要求修改。

    江编修,你这样写会得罪人的。有人提醒他。

    史书记录的是国家大事,不是某些人的家谱。江文轩据理力争。

    这件事惊动了翰林学士,甚至传到了皇上那里。

    一天,江文轩被召到御书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