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案,连同管家及一众管事,全都被押解至京城受审。表面上看,刁文俊的差事已然完结,可无奈李忠言身为知府,牵涉甚广,方云师也跟着暴雷,他只得继续坐镇府城,等待朝廷商议妥当新任知府人选,并顺利走马上任后,方能离开。

    身为刑部左侍郎,刁文俊这段时间却干起了剿匪的活儿。

    他带领兵备府和部分折冲府的兵马,四次出城剿匪,斩杀了多少山匪难以计数,总之抓了上百号人,如今地牢早已人满为患。

    按刁文俊自己的说法,在京城待得太久,好些年都没见过血腥场面了,好不容易有机会离京,自然要好好过把瘾。

    这话乍一听,和个变态连环杀人魔似的,可实际上,百姓们对他满是夸赞。

    也正是因为刁文俊大力剿匪,赵勋才惊觉琼南道的群山之中,山匪竟如此之多,简直多如牛毛。

    赵勋打心底里喜欢刁文俊,觉得他人品好,没架子,踏实肯干,最关键的是性格豪爽,二人谈得来,脾性相投。刁文俊同样对赵勋青睐有加,实际上,他偏爱那些“不走寻常路”的读书人。

    刁文俊为官半生,长期在京城担任要职,见过形形色色的读书人。

    在他眼中,这些读书人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只会死读书,满口空谈,毫无实际用处的废物。

    第二类,是世家子弟,读书只为谋取官职,进而反哺家族,将家族利益置于首位。

    第三类,则是读书读得迂腐至极,脑子僵化,有点像陈远山那般的“书呆子”。

    这三类人中,第三类较为少见,第二类占一小部分,而第一类则占了半数之多。

    刁文俊认为,国朝给予读书人的待遇实在过高,高到让所谓的“读书人”逐渐演变成一种畸形的存在,这种畸形已然对朝廷,乃至整个国朝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赵勋面前,刁文俊毫不避讳地表达对这类读书人的“鄙夷”。

    也正因如此,刁文俊格外欣赏赵勋,欣赏他不迂腐,坚守本心,更欣赏他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行事的作风。

    “赵公子,你如今虽已加入亲军,假以时日到了京城,总归还是要去六部九寺任职的,不如来我刑部如何?”这已然不是刁文俊第一次向赵勋抛出橄榄枝了。

    这位刑部左侍郎心里清楚,只要赵勋和马岩能成功扳倒姜敬祖,向宫中证明自身能力,别说赵勋出身商贾,就算是土匪出身,宫中也定会想尽办法,为他在六部九寺谋得一官半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