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上来回移动。女儿逻辑之严密、准备之充分,远超他的预期。她不仅看到了问题,更精准地找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直击核心的切入点。

    “思路……很有创意。”林正坤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带着审视,“概念我认可。但晓晓,纸上谈兵容易,落地生根难。技术如何确保稳定?恒温效果能否达标?高峰期存取压力如何承载?谁来承担建设和运营?后续维护成本几何?”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每个都切中要害,“这不是你一个在校学生能独立承担的。”

    “资金我出!”林晓毫不犹豫地回答,斩钉截铁,“我的积蓄不够,还有妈妈留给我的信托基金。这是启动资金。至于运营…”她眼神坚定,“我需要一个有经验、懂一线痛点、值得信任的合伙人。江慕白!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听到这个名字,林正坤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林正坤语气带着上位者的本能审视,“一个刚从腿上拆了石膏的外卖骑手?晓晓,创业不是儿戏。信任和能力是两回事。”

    “爸,‘智能缓冲间’的核心服务对象之一就是骑手!只有真正让过骑手、深知其中甘苦的人,才能搭建起符合他们操作习惯、真正便利的系统!”林晓毫不退缩,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江慕白在骑手圈子里有凝聚力,人脉就是资源!他对效率和安全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更重要的是…”她语气放缓,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个机会,会拼尽全力去证明它的价值,证明他自已。这份背水一战的决心,千金难买。”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寂。林正坤靠在宽大的皮椅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沉甸甸的方案。大厦之下芸芸众生的奔波似乎都浓缩在这一刻的权衡之中。窗外灯火辉煌,映着他眼中复杂的考量——对女儿成长的欣慰,对方案风险的评估,以及对那个底层年轻人能否担起重任的疑虑。

    “假设……”林正坤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重,“我通意拿出林氏大厦作为试点场地。你有多大的把握,这个名叫江慕白的年轻人,能把你纸上这个‘缓冲间’,变成真正运转起来的‘价值枢纽’?”

    林晓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了一下,几乎冲出喉咙。她知道,最关键的一步,父亲松口了。她挺直脊背,迎上父亲锐利的目光,一字一顿:“半年!爸,给我们半年时间。如果试点失败,所有投入,我自行承担。如果成功……”她的眼中燃起明亮的火焰,“这不仅解决林氏的问题,它将拥有服务于千千万万座写字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