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陆星河,眼底是坚定,是信任,是分享荣光与征途的无言默契。
然后,她的目光,毫无温度地落回陈默手中那本可笑的笔记本上。
至于这个……
她的声音恢复了彻底的平静,带着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悲悯和最终的了断。
你的‘情书’也好,‘心声’也罢……
留给你自己吧。
她轻轻摇头,眼神深邃如宇宙。
我们之间……
……早在你选择用伤害当作‘保护’的那一刻起,她的声音不大,却斩断了所有可能性的尘埃,就彻底结束了。
再没有任何停留。说完这句话,夏栀仿佛卸下了最后一丝与世界无关的重负。
她伸出手臂,自然地、带着无声的力量,挽住了身旁陆星河坚实的手臂。在所有人惊愕、震动,甚至带着敬佩的注视下,夏栀与陆星河默契地转过身。
他们没有看陈默最终如石像般凝固的、彻底崩溃的脸。
没有理会保安终于上前将他带离的挣扎。
更没有在意背后那片被搅动的、充满震惊与唏嘘的空气。
他们的背影,在聚光灯的余晖中,在巨大深空星图投影的背景下,挺直而从容。
如同两艘并肩驶向无尽深空的航船,目标明确,姿态昂扬。
前方的路,是璀璨的星海。
而后方被抛下的,不过是宇宙膨胀边缘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它曾经存在过,在重力的漩涡中挣扎翻卷,最终,在广阔的星河里,悄无声息地湮灭于亘古的黑暗之中,无声无息,无人在意。
星轨永续,尘埃落定。
07
结局:向着光年之外
时间,如同脉冲星的信号,穿越两个寒暑。省城天文馆决赛落幕的喧嚣仿佛尚在昨日,但星轨早已延展至更辽阔的夜空。
国家级学术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前沿》最新一期的目录页上,一个组合署名吸引了业内新锐的目光:
[夏栀、陆星河]
标题简洁有力:《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与实测数据的深空掩星小行星高精度追踪预测模型应用与改进》。
这篇论文,正是根植于那年决赛场上惊艳四座的创新项目,但内容已大为深化、验证体系更完备、预测精度再优化。
论文引用的实测数据覆盖了全球四个顶级天文台近两年的掩星事件记录,模型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