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想起江墨轩,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听说已经被发配边疆,这辈子算是毁了。

    如果当初他能够坚持正道,或许现在两人还能在朝堂上并肩作战。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第六章

    改革之路

    方君逸走马上任翰林院修撰,专门负责科举制度的整顿工作。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高,但权责重大,因为关系到整个帝国选拔人才的根本大计。

    上任第一天,方君逸便召集相关官员,了解当前科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方大人,据我们调查,这次的作弊案只是冰山一角。一名下属汇报道,许多地方都存在类似情况,有些甚至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

    具体说说。方君逸皱眉。

    有些考官与当地豪门勾结,提前透露考题;有些地方官员收受贿赂,暗中操纵榜单;还有一些人专门伪造考生身份,替人代考。

    听到这些,方君逸心情沉重。科举制度本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却被这些蛀虫糟蹋得面目全非。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方君逸决然说道,第一,严格考官选拔,建立回避制度;第二,加强考场监管,杜绝作弊可能;第三,严惩违法者,绝不姑息。

    说干就干,方君逸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各地了解情况。

    一个月后,新的科举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几项措施包括:

    考官实行异地任职,本地人不得担任本地考官;建立考官轮换制度,防止长期把持;加强考场安保,设立多重监督机制;对作弊者实行终身禁考,情节严重者发配边疆。

    这些措施遭到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有人在朝堂上公然质疑方君逸的能力,认为他一个新科状元,不懂官场规矩,太过理想化。

    方修撰,你这些措施固然理想,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一名老臣说道,科举制度延续千年,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方君逸不卑不亢地回答,但正因为积弊已久,才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如果我们不改,谁来改如果现在不改,何时才改

    皇帝听了双方的争论,最终站在了方君逸一边:朕以为方修撰说得有理。科举关系国本,宁可严一些,也不能任其腐败下去。朕支持你的改革方案。

    有了皇帝的支持,改革方案很快得到实施。第一个试点就选在了京城,下一次科举考试将严格按照新制度执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