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章

    从广州到深圳,林晚云坐了一夜的长途汽车。

    1978年的深圳确实还只是一个边境小镇,到处都是低矮的房屋和泥泞的道路。但是林晚云却能感受到这里特殊的气氛——紧邻香港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人们比内地其他地方更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信息。

    林晚云在深圳住了三天,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实地考察了深圳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潜力。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当地的政策动向。

    果然如她所料,深圳的一些干部已经在私下里讨论对外开放的可能性。虽然正式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敏感的人已经嗅到了变化的气息。

    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深圳县委的一个年轻干部张伟民。

    张伟民二十八岁,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思想比较开放。他对林晚云提出的贸易合作想法很感兴趣。

    小林,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张伟民说道,不过现在的政策环境还不允许大规模的对外贸易。

    但是小规模的试点应该是可以的吧林晚云试探性地问道。

    张伟民想了想:理论上是可以的,特别是如果有港商愿意投资的话。不过需要各种手续和批文。

    如果我能提供港商的投资意向书,您能帮忙协调相关手续吗

    这个...张伟民有些犹豫,你真的有港商愿意投资

    当然。而且投资额度不小。林晚云拿出了林美华给她的意向书。

    张伟民仔细看了看,眼睛逐渐亮了起来:如果真的能成功,这将是深圳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

    两人详细讨论了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张伟民同意帮助林晚云申请相关的试点批文。

    从深圳回到广州后,林晚云立刻给林美华打了电话,汇报了深圳之行的收获。

    姑妈,深圳那边的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当地政府很支持,而且政策环境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那太好了!林美华在电话里显得很兴奋,小云,你真是太厉害了!短短几天时间就谈成了这么重要的合作!

    这只是开始。姑妈,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快推进速度。我有预感,很快就会有重大的政策变化。

    好的,我立刻安排香港那边的事务。你在那边再待几天,我们把细节敲定。

    挂了电话,林晚云算了算时间。她的探亲假还有半个月,足够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

    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