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张诚乖乖地站在那里,认真地听着赵主任讲话,脸上适时地露出感激和期盼的神色。

    他知道,和领导打交道,要懂得耐心。

    特别是这种上了年纪的领导干部,都喜欢讲政策,讲道理,来上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讲。

    他要做的,就是认真听着,适当的时候,配合着露出被“激励”到的表情。

    果然,赵主任又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足足讲了五六分钟,赵主任才停了下来,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然后才重新看向张诚,语气缓和了一些。

    “小同志,你这次带来了多少黄精?”

    “大概有七十斤左右吧。”张诚估摸着说道。

    赵主任点点头,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看在你们村里情况特殊的份上,我就破例一次,按一块五一斤的价格,把你们带来的这些黄精都收了。”

    说着,赵主任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一个旧笔记本,撕下一页纸,刷刷刷地写了一张收购条子。

    然后,他又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印章,郑重地在条子上盖了下去。

    赵主任将盖好章的条子递给张诚,语气温和地说道:“小同志,你拿着这张条子,明天一早去县供销社,找业务科的老刘,他会给你们结账的。”

    “赵主任,这真是太感谢您了!”

    张诚激动地接过条子,对着赵主任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代表张家村所有的村民,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赵主任笑着摆摆手,示意张诚不必客气。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领导干部也不例外。

    特别是这种真心实意,带着感激的“高帽子”,更是让人心情舒畅。

    张诚心里盘算着,明天是不是应该去街上找人做一面锦旗,再把赵主任的“先进事迹”好好宣传宣传?

    不过,卖黄精这点小钱,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他之所以冒着风雪,跑到县城来,更重要的是想借着这次机会,搭上供销社这条线,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商机”。

    毕竟,现在虽然国家政策有所松动,但私人做生意依然处处受限,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轻则没收货物,重则锒铛入狱。

    想要正大光明地做买卖,最好还是能挂靠在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下面。

    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接触到供销社的主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