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病因病机分析得头头是道。李院判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捻着胡须道:哦那依你之见,当如何施治
当以疏肝健脾、益气养血为主。苏清颜从容道,可用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辅以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同时,需辅以食疗,多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之物,忌生冷油腻。此外……她顿了顿,看向李院判,太后娘娘久病不愈,恐非单纯气血不足,或有郁火内结,阻于胸膈。若能辅以针灸,疏通经络,当能事半功倍。
这番话一出,不仅李院判露出了深思之色,旁边围观的几个郎中也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逍遥散和归脾汤都是常用方剂,但能想到两者结合,且点明郁火内结和针灸之法,绝非寻常庸医能及。
李院判盯着苏清颜看了许久,忽然问道:你这针法,师从何人
苏清颜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家祖曾是民间郎中,略懂一二,晚辈只是略窥门径而已。
李院判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你的方子和见解倒是有些道理。也罢,你且随我进宫,给太后娘娘诊脉看看。
苏清颜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平静:谢大人。
跟着李院判走进皇宫,看着眼前巍峨的宫殿和肃穆的侍卫,苏清颜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是她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六章
宫廷诊病,初露锋芒
穿过重重宫阙,苏清颜跟着李院判来到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宫院内一片寂静,宫女太监们都低着头,连走路都蹑手蹑脚,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院判在殿外通传后,带着苏清颜走了进去。殿内光线柔和,熏香袅袅,一位穿着华贵宫装的老妇人斜倚在铺着软垫的榻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正是当朝太后。她身边围着几个宫女和太医,见到李院判进来,都露出了期盼的神色。
哀家的病,怎么样了太后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
李院判躬身道:启禀太后,今日招来了一位民间郎中医术尚可,让他为您诊脉看看。说着,他示意苏清颜上前。
苏清颜定了定神,走到榻前,拱手行礼:草民苏言,参见太后娘娘。她刻意压低了声音,模仿男子的语调。
太后微微睁开眼,看了看苏清颜,见是个年轻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将手腕伸出,放在了诊脉的小枕上。
苏清颜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太后的脉搏上。她的指尖冰凉,动作却沉稳。太后
当以疏肝健脾、益气养血为主。苏清颜从容道,可用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辅以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同时,需辅以食疗,多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之物,忌生冷油腻。此外……她顿了顿,看向李院判,太后娘娘久病不愈,恐非单纯气血不足,或有郁火内结,阻于胸膈。若能辅以针灸,疏通经络,当能事半功倍。
这番话一出,不仅李院判露出了深思之色,旁边围观的几个郎中也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逍遥散和归脾汤都是常用方剂,但能想到两者结合,且点明郁火内结和针灸之法,绝非寻常庸医能及。
李院判盯着苏清颜看了许久,忽然问道:你这针法,师从何人
苏清颜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家祖曾是民间郎中,略懂一二,晚辈只是略窥门径而已。
李院判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你的方子和见解倒是有些道理。也罢,你且随我进宫,给太后娘娘诊脉看看。
苏清颜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平静:谢大人。
跟着李院判走进皇宫,看着眼前巍峨的宫殿和肃穆的侍卫,苏清颜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是她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六章
宫廷诊病,初露锋芒
穿过重重宫阙,苏清颜跟着李院判来到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宫院内一片寂静,宫女太监们都低着头,连走路都蹑手蹑脚,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院判在殿外通传后,带着苏清颜走了进去。殿内光线柔和,熏香袅袅,一位穿着华贵宫装的老妇人斜倚在铺着软垫的榻上,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正是当朝太后。她身边围着几个宫女和太医,见到李院判进来,都露出了期盼的神色。
哀家的病,怎么样了太后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
李院判躬身道:启禀太后,今日招来了一位民间郎中医术尚可,让他为您诊脉看看。说着,他示意苏清颜上前。
苏清颜定了定神,走到榻前,拱手行礼:草民苏言,参见太后娘娘。她刻意压低了声音,模仿男子的语调。
太后微微睁开眼,看了看苏清颜,见是个年轻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将手腕伸出,放在了诊脉的小枕上。
苏清颜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太后的脉搏上。她的指尖冰凉,动作却沉稳。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