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章
能买一斤。

    各个郡城县城,都设立一个这样的官盐售盐处。杜绝盐商从中牟利。

    当然,仅靠官盐的量,不足以让巴南郡县百万人都吃上平价盐。但夏家庄私下沿着矿脉挖了几十口盐井,产出的盐是官盐份额的十倍!

    这些盐,通过腌制食物、内部流通、混入官盐中售卖等方式,弥补百姓用盐的缺口。

    夏淮安借着整治官场的时机,将售盐、登记、账目等一线人员,都替换成自己的人,这样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明明有一万百姓买了一万斤盐,但文书登记上,只卖了三千斤盐。除非有人日夜不停的守在盐铺外清点顾客人数,否则在账目上很难查出破绽。

    若是盐铁司派人来清查,只会清清楚楚的看到,巴南郡用一万斤的盐引份额,买入一万斤官盐,然后平价卖给了百姓一万斤盐,一切都对的上,甚至账目上每笔百姓购盐的记录都是真实可查。

    盐是大乾管制最严格的资源之一,哪怕私自开采井盐却不用于牟利,也是大罪。若不能在巴南郡一手遮天,夏淮安也不敢这样操作。

    “东家这一招很是高明!”盐铺对面的肥皂摊上,一名小二看到这一幕,感叹道:“盐铺放在街市最里面,若是管不住手,只怕走入街市后,原本打算买盐的钱就买做了其他货物。”

    “而且只要盐铺在这里,东市就永远不怕没有……哪个词叫什么来着?”

    “客流量。”走过来的九儿补充道:“现在还需要盐铺来引流,东家说,等东市真的运营起来,盐铺、米铺这些占地方的铺子都要迁走。”

    “掌柜的似乎看起来不太高兴。”小二疑惑的问道,他看到九儿的眉宇间有忧色。

    九儿叹道:“今日的玉皂,只卖了三百多份,赚了一千多两银子。肥皂倒是卖了许多,但利润低。总体来说,对夏家庄的贡献有些微不足道!我们夏家庄,家大业大,东家夫人说,仅仅是数十万工人一个月的俸银,就是几十万两!”

    “我帮夫人打理一个玉皂铺子、管着一间玉皂工厂,就觉得心力憔悴,经常夜不能寐;真不敢想象,东家那样重的担子,一睁眼就是几十万人的工钱,几十万人的死活,这怎么能睡得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