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朱元璋一愣,随即摇头笑道:

    “朱小子,朝堂上的事不是这么简单的。”

    “以工代赈之举,早在唐宋便有了先例,朝堂上兖兖诸公,又怎能不知?”

    “以工代赈,确实可以省下一笔雇佣河工的钱粮。”

    “当然也可以按灾民之心,不至于有人生事。”

    “但是朱小子,疏浚河道,整修河堤,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若是河工干到一半,大水退却,那数百万亩良田难道要慌着不成?”

    “今年秋粮歉收已成定局,难不成也让明年的粮食歉收?”

    “一介书生之见也。”

    朱元璋摇头暗笑。

    心中却也升起一股淡淡的失望。

    果然盛名之下,实在难付。

    标儿认为此人是不世出的大才。

    也不过如此而已。

    想到这,朱元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刚想略过这个话题,却一眼便看到,朱雄英老神在在的品着茶水。

    看着朱雄英脸上那泰然自若。仿佛胸有成竹的表情,朱元璋心中一动,疑惑道:

    “朱小子,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朱雄英笑笑。

    “我的想法已经说了,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至于洪武皇帝能不能用好这八个字,就不是我一个反贼能够管得了的。”

    朱元璋仔细打量着朱雄英的表情。

    从朱雄英的眉目当中,朱元璋看不到一丝一毫被点破了计划漏洞的羞惭和嘴硬。

    有的,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

    鄙夷?

    朱元璋自诩,自己一双虎目,识人用人还算有点心得。

    朱雄英的这一番表情,绝对不是硬装出来的。

    那就是。

    自己的理解有误?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起。

    心中不断的品味着这八个字。

    却是始终不得要领。

    但是要说让朱元璋如求学一般不耻下问。

    看着面前这个和自己孙子一样年轻的小子,朱元璋实在是拉不下来这个脸。

    只能再一次拉李景隆过来顶缸。

    收到朱元璋的眼神之后,李景隆再不情愿,也只能出言问询:

    “朱先生,恕咱愚钝,咱一个大老粗实在是听不懂您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