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是什么?不就是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吗?要是没了免税特权,我们岂不是要跟那些泥腿子一样,缴纳赋税?”

    “就是就是,我有个堂兄,出身贫寒,他爹娘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供他考上秀才。一家老小就指望着那点寄名免税的钱过日子呢,要是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那他们一家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

    大炎的士绅都享有免税特权,寄名免税也是由此而来。

    意思是,地主把自己的田地挂靠在享有免税特权的士绅名下,借此利用他们的免税特权来逃避赋税,而士绅们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好处,双方可谓各取所需。

    “哼,目光短浅!”

    一位花甲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手中拐杖重重杵向地面,发出沉闷声响: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大炎积弊如朽木蛀空,多少桑梓易主,贫户失耕,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这革新之策乃是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要紧大事,可你们却只盯着自己那点特权不放!”

    这话一出,茶楼内瞬间鸦雀无声。

    众人面色各异。

    若不是看他是个年迈老人,受不得刺激,怕是早有人忍不住开骂了。

    他们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的不就是跻身士族、出人头地?

    要是没了这些特权,士绅的颜面往哪儿搁,又与平民百姓有何区别?

    一个瘦高青年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道:“老先生,您这话可太偏颇了!改善民生的法子多了去了,为何偏要盯着士族纳税?我们为了考取功名,日夜苦读,耗费了多少心血,享有这点优待难道不应该吗?”

    老者言辞激昂,毫不退让:“多少士绅仗着享有特权和国家资源,欺行霸市、强占土地,更有甚者,操纵司法、无恶不作!他们吸百姓之血、剜国家之肉,致使民怨沸腾,难道缴税吗?!

    士绅也是国家子民,依法纳税本就是应尽之责,岂容逃避?!”

    瘦高青年被怼得满脸通红,梗着脖子道:“老先生不能以偏概全,作恶的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士绅还是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的!”

    话虽如此,可他说话时声音却有些发虚,显然连自己都不太相信这话。

    奉公守法的士族有几个?

    有多少士族的屁股是干净的?

    ……

    这些争论,在桃县各处上演。

    甚至连书院里也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