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份证明,名义是参与一个关於h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默则负责安排行程和後勤,包括预订机票、酒店,以及准备必要的装备和通讯设备。张明理和苏雨晴则利用这段时间,研究龙门峡谷的地质、水文和气象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报告。

    一周後,一切准备就绪。林煜、苏雨晴、张明理和陈默四人,以学术考察团的身份,登上了飞往中国西安的航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他们抵达西安咸yan国际机场。与在日本不同,这次他们没有分开行动,而是作为一个团队,顺利通过了入境检查。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林煜在前往酒店的车上说,「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他们入住的酒店位於西安市中心,距离举办学术研讨会的地点不远。安顿好後,他们立即开始了工作。

    「根据王教授提供的资料,」苏雨晴展示着平板电脑上的地图和文献,「龙门峡谷全长约20公里,最窄处不足百米,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峡谷中有一个被称为禹门口的地方,传说是当年大禹劈开龙门、疏通h河的地方。」

    「这个禹门口很可能是关键地点,」林煜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天机遗卷》中提到土之源位於龙门之心,禹王之迹。」

    「从地质角度看,」张明理补充道,「龙门峡谷是h河切割h土高原形成的典型地貌。这里的地层结构复杂,能量场也相对活跃。特别是禹门口附近,地磁异常b较明显。」

    「我们需要亲自去现场勘察,」林煜决定,「明天研讨会开幕式结束後,我们就租车前往龙门。」

    「我已经安排好了车辆和当地的向导,」陈默说,「向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当地人,熟悉龙门峡谷的地形和传说。」

    第二天,他们参加了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然後便悄悄离开会场,驱车前往龙门峡谷。

    从西安到龙门峡谷约需四个小时的车程。沿途的风景逐渐从现代化的城市变为广袤的h土高原。g0u壑纵横,尘土飞扬,偶尔能看到古老的村庄和窑洞,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这就是h土高原,」林煜望着窗外的景象,感慨道,「中华文明的摇篮,但也承受着环境的压力和变迁。」

    下午时分,他们到达了龙门镇——一个位於峡谷入口的小镇。陈默联系的向导老李已经在镇口等候。

    老李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当地农民,皮肤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