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空鸣辔铃,因他身体的晃动,发出一连串清脆又绝望的声响。
灯笙……活下去……替我……看着这河山……
他倒下了,倒在雁塞冰冷的城楼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雪,也染红了他手腕上那串永不离身的空鸣辔铃。
7
《十里霜灯》
顾昭阙的援军终于发动了总攻。北狄大军久攻不下,又失了锐气,在景河新军与雁塞守军的内外夹击下,溃不成军,仓皇北逃。
雁塞守住了,但城中已是一片焦土。
沈牧行的尸身,覆着他那件征战多年的玄色帅袍,静静地停放在城楼之上。那串空鸣辔铃,被我取下,挂在了城楼的旗杆上,风过处,铃声猎猎,如泣如诉,为他的英魂招魂。
顾昭阙入城,看到沈牧行的遗体,久久不语。他默默焚毁了那份赦免幼帝的诏书,也当众废除了自己的摄政王印。
此后,景河再无摄政王顾昭阙。他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苍凉,只愿这天下,能有真正的太平。
那夜,他在雁塞城头,下令点燃了万盏霜灯,白色的灯笼连绵十里,为所有在战争中逝去的亡魂照亮回家的路。
灯光下,他形单影只,一夜白头。
三日后,我携沈牧行生前拟定的《边赋十二策》返回安京。此策旨在减轻边关赋税,休养生息,强兵固边。在几位忠直老臣的支持下,新政得以推行。景河王朝,在经历了残烬乱岁的动荡后,终于有了一丝复苏的迹象。
我没有再入太医院,而是选择在城郊开了一间小小的医馆,悬壶济世,聊度余生。
七年后,景河国力渐盛,边境安宁。
一个暮春的傍晚,我来到安京城外的断潮桥。这里,是当年父亲送别顾昭阙赴任地方时的地点。
我从怀中取出一支鸦青色的玉瑶钗。它曾断为两截,如今,已被我用金漆小心翼翼地合拢,虽有裂痕,却仍是完整的一支。
我还记得,当年父亲曾半开玩笑地对顾昭阙说:昭阙啊,待你功成名就,我便将小女棠儿许配与你,这支瑶钗,便当做信物如何
那时,顾昭阙含笑点头,目光温柔地看向我。
原来,一切悲剧的源头,并非始于沈牧行,也非始于顾昭阙的野心。
我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于一本夹层发黄的《南华经》中,发现了他亲笔写下的那封通敌密折的草稿,以及一枚仿刻的沈牧行私印的初胚。
父亲……他为了在权臣环
灯笙……活下去……替我……看着这河山……
他倒下了,倒在雁塞冰冷的城楼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雪,也染红了他手腕上那串永不离身的空鸣辔铃。
7
《十里霜灯》
顾昭阙的援军终于发动了总攻。北狄大军久攻不下,又失了锐气,在景河新军与雁塞守军的内外夹击下,溃不成军,仓皇北逃。
雁塞守住了,但城中已是一片焦土。
沈牧行的尸身,覆着他那件征战多年的玄色帅袍,静静地停放在城楼之上。那串空鸣辔铃,被我取下,挂在了城楼的旗杆上,风过处,铃声猎猎,如泣如诉,为他的英魂招魂。
顾昭阙入城,看到沈牧行的遗体,久久不语。他默默焚毁了那份赦免幼帝的诏书,也当众废除了自己的摄政王印。
此后,景河再无摄政王顾昭阙。他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苍凉,只愿这天下,能有真正的太平。
那夜,他在雁塞城头,下令点燃了万盏霜灯,白色的灯笼连绵十里,为所有在战争中逝去的亡魂照亮回家的路。
灯光下,他形单影只,一夜白头。
三日后,我携沈牧行生前拟定的《边赋十二策》返回安京。此策旨在减轻边关赋税,休养生息,强兵固边。在几位忠直老臣的支持下,新政得以推行。景河王朝,在经历了残烬乱岁的动荡后,终于有了一丝复苏的迹象。
我没有再入太医院,而是选择在城郊开了一间小小的医馆,悬壶济世,聊度余生。
七年后,景河国力渐盛,边境安宁。
一个暮春的傍晚,我来到安京城外的断潮桥。这里,是当年父亲送别顾昭阙赴任地方时的地点。
我从怀中取出一支鸦青色的玉瑶钗。它曾断为两截,如今,已被我用金漆小心翼翼地合拢,虽有裂痕,却仍是完整的一支。
我还记得,当年父亲曾半开玩笑地对顾昭阙说:昭阙啊,待你功成名就,我便将小女棠儿许配与你,这支瑶钗,便当做信物如何
那时,顾昭阙含笑点头,目光温柔地看向我。
原来,一切悲剧的源头,并非始于沈牧行,也非始于顾昭阙的野心。
我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于一本夹层发黄的《南华经》中,发现了他亲笔写下的那封通敌密折的草稿,以及一枚仿刻的沈牧行私印的初胚。
父亲……他为了在权臣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