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我们总是会开玩笑的说「读中文系要g嘛?」、「读中文系以後出来扫条码啦。」诸如此类的话,特别是一些国文特别弱的同学,常常会冒出这种歧视言论,我觉得很不妥,尤其在还没读懂的情况下,就说他没用,这很没逻辑。
我有些赌气,於是在高三时,也就是距离学测只剩半年时,开始准备学测,我放弃了所有理科相关的科目,转而着手於没有特别深读过的社会科。
准备的过程很辛苦,我买了两套参考书跟一套模拟试卷,总共写了数以万计的题目,当然,这个数量还在提升,由於我身处自然组中,高三时已然没有社会科的课程,只剩国英两门基础学科,所以社会科的部分我几乎是自学的。我以为,两套就够我上前五的志愿了。
大家都在嘲笑我,他们说我以後出来帮他们摇饮料、加油、扫条码,我也有些恍惚,我对我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是有自信的,但我没有信心透过这样的科系,寻求宁静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们的嘲笑有一天会不会成为事实发生在我身上,但我必须做好我的本分,读好我的书,这是教育制度告诉我的事,兴趣可以大学再培养,现在就是必须考个好大学,以後才好慢慢培养兴趣。
其实我也有些焦虑,毕竟是跨领域的一次考试,不确定是否能够考上心中的大学,我把目标放在国内前五志愿,但万一没考上呢?虽然还有分科测验能走,但那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读书,那是不是还不如不跨领域考?
我和身为班导的化学老师聊过,她认为我在化学领域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读化学系简直是如虎添翼,可以过一个很轻松的大学生涯;我又和国文老师聊了聊,他说我太过聪明,不适合读中文系,更适合的地方是哲学系,我这个脑袋,真的不适合读这种东西。
我觉得很迷茫,大家都反对我读中文系,可是我又想藉着读中文系来做一些写作方面的事业,我对法律也有涉略,考社会组对我而言没有害处,我有两条路线能走。
其实,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高中生不只我一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习着一样的东西,一样的学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麽。
即使有兴趣,也要有足够的天赋去兑现想法,我记得小时候做过x向测验,他会测出适合的职业方向,做完之後学校的课程还是回到一般的课程,大家都一样。
中文也不完全就是我的兴趣,我喜欢的不是先秦诸子思想,也不是十三经,而是一部部经典文学,我认为的中国文学系会聚焦於「中国文学」,
我有些赌气,於是在高三时,也就是距离学测只剩半年时,开始准备学测,我放弃了所有理科相关的科目,转而着手於没有特别深读过的社会科。
准备的过程很辛苦,我买了两套参考书跟一套模拟试卷,总共写了数以万计的题目,当然,这个数量还在提升,由於我身处自然组中,高三时已然没有社会科的课程,只剩国英两门基础学科,所以社会科的部分我几乎是自学的。我以为,两套就够我上前五的志愿了。
大家都在嘲笑我,他们说我以後出来帮他们摇饮料、加油、扫条码,我也有些恍惚,我对我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是有自信的,但我没有信心透过这样的科系,寻求宁静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们的嘲笑有一天会不会成为事实发生在我身上,但我必须做好我的本分,读好我的书,这是教育制度告诉我的事,兴趣可以大学再培养,现在就是必须考个好大学,以後才好慢慢培养兴趣。
其实我也有些焦虑,毕竟是跨领域的一次考试,不确定是否能够考上心中的大学,我把目标放在国内前五志愿,但万一没考上呢?虽然还有分科测验能走,但那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读书,那是不是还不如不跨领域考?
我和身为班导的化学老师聊过,她认为我在化学领域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读化学系简直是如虎添翼,可以过一个很轻松的大学生涯;我又和国文老师聊了聊,他说我太过聪明,不适合读中文系,更适合的地方是哲学系,我这个脑袋,真的不适合读这种东西。
我觉得很迷茫,大家都反对我读中文系,可是我又想藉着读中文系来做一些写作方面的事业,我对法律也有涉略,考社会组对我而言没有害处,我有两条路线能走。
其实,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高中生不只我一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习着一样的东西,一样的学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麽。
即使有兴趣,也要有足够的天赋去兑现想法,我记得小时候做过x向测验,他会测出适合的职业方向,做完之後学校的课程还是回到一般的课程,大家都一样。
中文也不完全就是我的兴趣,我喜欢的不是先秦诸子思想,也不是十三经,而是一部部经典文学,我认为的中国文学系会聚焦於「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