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注意到信纸是洛阳文华斋所产,而这种纸在冀州根本买不到。

    高肇脸色一变。元愉乘胜追击:更重要的是,臣弟发现这封信的折叠方式与崔大人随身携带的公文如出一辙,都是先纵后横的三折法,而非臣弟习惯的对角折法。

    朝堂上一片哗然。元愉的观察入微和专业知识让所有人震惊。

    这...这纯属狡辩!高肇气急败坏。

    就在此时,彭城王元雍出列:陛下,臣有本奏。经查,这几名证人都是高国舅府上管家高福近日接触过的,其中一名工匠更是高府家奴的亲戚。

    形势急转直下。宣武帝目光在高肇和元愉之间游移,显然在权衡利弊。最终,他做出了决定。

    此案疑点重重,朕命大理寺彻查。元愉暂且禁足府中,不得离京。

    虽然没有完全洗清嫌疑,但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元愉知道,这是宣武帝在平衡各方势力,既不给高肇全胜,也不让自己好过。

    当晚,元愉被软禁在京兆王府。三更时分,一名黑衣人翻墙而入,正是元烈。

    王爷!冀州一切按计划进行。元烈低声道,另外,杨姑娘让我转告,明日丑时在后花园等您。

    次日丑时,元愉避开守卫,悄悄来到后花园。月光下,一名身着宫女服饰的少女已等候多时。听到脚步声,她转过身来——正是杨芷若。

    王爷。她盈盈下拜,杏眼中满是担忧。

    元愉连忙扶起她:杨姑娘冒险前来,元愉感激不尽。

    月光下,杨芷若的肌肤如瓷器般莹白,柳眉杏眼,樱唇微抿,虽不是绝色,却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她轻声道:王爷,妾身偷听到高肇与崔孝芬密谈,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正在搜集新的证据。

    元愉点头:我料到了。可有听到具体内容

    他们提到一个叫马三的人,似乎是要指认王爷与六镇叛军有联系。

    六镇!元愉心头一震。北魏六镇问题确实是一大隐患,但此时还未完全爆发。高肇这招够毒,一旦与边镇叛乱扯上关系,就真的百口莫辩了。

    多谢姑娘相告。元愉郑重道,此恩元愉必报。

    杨芷若却摇摇头:王爷言重了。家父蒙冤时,是王爷仗义执言。如今王爷蒙冤,妾身不过略尽绵力。她犹豫片刻,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妾身从小佩戴的护身符,请王爷收下,保佑平安。

    元愉接过玉佩,入手温润。他想了想,从腰间解下一柄精致匕首:此物随我多年,今日赠予姑娘,权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