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那……为什么不上告……”

    “当年洪武皇帝造反的时候,为什么不报官?”

    朱元璋哑口无言。

    只是看向朱雄英的目光,越发忌惮。

    眼看朱元璋哑口无言,朱雄英轻笑一声继续说道:

    “朱老先生还是认真考虑一下的好,洪武皇帝确实对社稷有功,但是治天下,并不仅仅是有功就行的。”

    “洪武皇帝乞丐出身,手里拿根打狗棒,看谁都像疯狗。”

    “治国理政,全靠一把大刀杀的人头滚滚,只顾一时痛快,丝毫不顾及朝野影响,天下大局。”

    “长此以往,遗祸万年。”

    “未来说不准,又会造成蛮夷入关之事。”

    朱雄英言辞凿凿,不过也正是如此。

    无论是之后的瓦剌留学生,还是未来清军入关。从根子上便是朱元璋打的根基千疮百孔。

    不过这一段话听到朱元璋耳中,却是尤为刺耳。

    朱元璋没有说话,看似是在认真思考。

    实则面色阴鸷,双眼深处杀意涌动,用余光打量着朱雄英。

    此人学究天人,又心怀大志。

    等到咱安全在这里离开之后,必然要调大军前来灭杀此獠!

    不过此时还是要虚与委蛇,眼前应付过去才是。

    这样想着,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心中却也是升起了一股不服。

    他自问诸多政令,皆是为民所想。

    现在却被人批的一无是处。

    忍不住苍声道:

    “陛下雄姿英发。爱民如子,纵使屡掀大案,也是贪官污吏所致。”

    “何言只顾一时痛快,而不顾天下大局?”

    “简直是一派胡言!”

    看着朱元璋这一幅被踩了尾巴的样子,朱雄英倒是不怒反笑。

    若是这一位朱郎中真的是洪武皇帝的铁杆拥簇。

    只会对自己的话语嗤之以鼻。

    既然有所反应,便有了辩论说服的可能。

    所以朱雄英笑呵呵的给朱元璋倒了杯茶,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画风一转说道:

    “这样说吧,以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为例。”

    朱元璋看着茶杯中飘起的热气,语气冷硬如冰块。

    “胡惟庸犯上作乱,犯下谋逆大罪。不杀又当如何?”

    “老先生,这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就不必多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